20天过去了,“狼群”打沉了商船20万吨,自己被打死41只。
有些潜艇一得手就被盟军飞机和军舰紧紧咬住,被追得蓄电池的电力耗尽,走投无路,束手就擒。
有时潜艇还没靠近船队就挨了一顿深水炸弹。
另外一些潜艇一进入“空白区”水面航行,就被悄悄飞来的飞机施放的炸弹炸成两截。
有的潜艇见军舰追来,急忙下潜逃脱,却被自导鱼雷追上。
但它们至死也不知败于何物。
邓尼茨惊呆了,把1943年5月称为“霹雳之月”。
他不知道盟军的飞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发现潜艇的。
更让他悲痛的是,他的两个爱子也随潜艇丧身在大西洋海底。
此刻,邓尼茨意识到,他的“狼群”还是敌不过在装备、数量、技术占绝对优势的盟国海空军,只得在5月24日从大西洋召回他的“狼群” 。
这场历时45个月的大西洋海战在1943年5月以盟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在大西洋传来捷报的前10天(1943年5月12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的北非盟军,全歼了北非德意军队。
由于凯塞林元帅的命令不明确,2个装甲师被调走,德意军队坐丧良机,“沙漠之狐”隆美尔痛心疾首,被迫撤退。
凯塞林和阿尼姆明白自己铸成大错,同意隆美尔率领突尼斯34万轴心国军队。
此时蒙哥马利虽进抵突尼斯——利比亚边界的马雷特防线,但还未与艾森豪威尔会师。
隆美尔想抓住这最后一线希望,回头给老对手蒙哥马利一拳,以报阿拉曼的一箭之仇,拖延蒙哥马利进攻的时间。
2月28日清晨,隆美尔向蒙哥马利发起冲击。
蒙哥马利靠着“魔术情报”,对隆美尔的打算一清二楚,早做好了准备,严阵以待。
他写道:“隆美尔在黎明时开始向我进攻。
他真是个大草包。
我在那里有500门反坦克炮和400辆坦克,此外还有大量的重炮。
这真是天赐良机,那家伙一定是疯了。”
下午5时,隆美尔见势不妙,下令停止进攻。
此时他的145辆中的50辆坦克已成为英军的炮下鬼。
隆美尔知道大势已去,若不赶快撤走,34万军队定将全军覆没。
他要求希特勒也来一个“敦刻尔克”,却遭拒绝。
隆美尔绝望了,他不相信意大利海军有能力供应34万军队的给养。
3月9日,“沙漠之狐”借口身体有病,含泪与同在北非战斗了两年的部将们告别,永远离开了非洲。
4月初,蒙哥马利和在卡塞林吃败仗的美国第2军会师了。
那位贪生怕死的军长弗雷登道尔早被解职,由以治军严厉着称的巴顿将军接任。
经过巴顿的严格整顿,第2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巴顿把指挥权交给初露头角的副军长布莱德雷将军,又回到摩洛哥,继续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鉴于卡塞林之战的惨痛教训,盟军调整了自己的组织结构;北非组成第18集团军群,由英将哈罗德·亚历山大任司令。
亚历山大调兵遣将,准备北非的最后一战。
---------------
7.大西洋海战(10)
---------------
他把美国第2军调到左翼,蒙哥马利仍在右翼,由安德森指挥的英国第1集团军在中路负责主攻。
4月20日,亚历山大下令进攻。
蒙哥马利先突破了马雷特防线,之后安德森和布莱德雷并肩向突尼斯城和比塞大进攻。
德意军据险顽抗,做困兽之斗。
英美军屡攻不克,分别在战略要地朗格斯托普峰和609高地与德意军展开拉锯战。
激战10天,双方死伤惨重。
布莱德雷突发奇想,把坦克开上难以通行的山路,当大炮使用。
德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
美军趁势牢牢控制了609高地。
安德森也占领了朗格斯托普峰。
5月6日,盟军发动最后冲击,盟国海军把突尼斯围得水泄不通。
德意军背靠大海,弹药食品补给中断,斗志全无,纷纷缴械投降,自己排好了队,整整齐齐地前往战俘营。
有些人扎好木筏,想趁夜溜回西西里,结果都成了盟国海军的俘虏。
5月13日,使隆美尔失去良机的阿尼姆将军下令北非德意军投降,25万人成为俘虏。
突尼斯不仅没有成为希特勒的桥头堡,反而成为盟军消灭德意军的口袋。
在突尼斯被俘的德意军超过了斯大林格勒。
经过近3年的血战,盟军屡败屡战,终于消灭了北非所有的德意军队,使整个欧洲南部暴露在自己的铁拳之下。
德意两国在北非和苏联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于是又拚命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想保住自己漫长的“软肚皮”,免受盟军的老拳。
盟军也厉兵秣马,调兵遣将,准备杀向下一个目标——西西里。
---------------
8.进军西西里(1)
---------------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法属摩洛哥港城卡萨布兰卡会晤,讨论盟军战略方针。
是时,艾森豪威尔统率盟国数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向东挺进,欲与蒙哥马利将军的英国第8集团军会师于突尼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