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24日21时55分,首批“开路者”蚊式高速轰炸机从剑桥附近欧金顿机场起飞,爬上漆黑的夜空,飞向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
之后,每隔半分钟,英国南部各机场就有一架轰炸机起飞。
轰炸机最初像蜜蜂一样乱哄哄地拚命往高飞,慢慢汇集在一起。
午夜时,791架轰炸机——其中347架“兰开斯特”式、246架“哈里法克斯”式、126架“斯特林”式和73架“威灵顿”式——在北海上空 编成宽20英里、长200英里的队形,以225英里/小时或每分钟375英里的速度,向汉堡飞去。
飞行员们对汉堡不陌生,提起这个名字就有恐怖之感。
自战争爆发以来,英国飞行员已97次光顾汉堡,但每次都受到德国夜间战斗机和高射炮的痛击。
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港口,防空火力强大,有52个重型高炮连、22个探照灯连,周围有6个夜间战斗机机场。
英国飞行员每次光顾汉堡,都损失惨重。
最令飞行员胆颤的是德国夜间战斗机。
德国战斗机在夜空中有地面雷达的引导,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飞到距轰炸机机尾50码的地方,把轰炸机打得凌空爆炸。
英国庞大的机群还未到海岸,就被在比利时奥斯坦德附近的德国雷达发现。
雷达从屏幕上发现80架飞机正在23万英尺的高度向德国的赫尔果兰岛飞去。
几分钟后,德国西部、荷兰、丹麦境内的德国战斗机开始起飞。
零时40分,德国雷达兵发现荧光屏上的百余架飞机越变越多,几百架、几千架,最后变成11万多架。
没有人相信这个数字,但人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英国轰炸机在10分钟前投下了第一个“窗户”铝箔雷达干扰器。
这种干扰器是一捆捆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铝箔。
每捆有2000个这样的铝箔。
铝箔在高空散开,可在空中飘留15至20分钟,在雷达的荧光屏上显示出轰炸机那样的亮点。
德国所有的雷达站里一片混乱,地面控制站无法指挥、引导战斗机。
天上的战斗机无所适从,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飞,咒骂地面的控制人员。
就在德国人乱作一团的时候,英国第一批轰炸机在1时03分飞临汉堡。
德国高射炮手只听见飞机马达轰鸣,却不知英国人在何处。
探照灯光柱盲目地在夜空中扫来扫去,高射炮手们胡乱射击。
英国飞行员没料到“窗户”如此有效,未受到任何拦截,就飞到汉堡。
“开路者”蚊式轰炸机用H2S雷达发现目标,投下了桔黄色目标指示弹。
一道烈焰冲天而起,其他轰炸机对准烈焰投下了炸弹,有的是高爆炸弹,重达8000磅,有的是1000磅的燃烧弹,更多的是仅4磅重的燃烧弹 。
汉堡城里大火熊熊,照亮了方圆数十英里的夜空。
英国飞机把汉堡变成了火场,自己只损失了12架,占总数的15%,大大低于原来的6%,其代价只是40吨铝箔。
---------------
9.血浸意大利(8)
---------------
“窗户”大获成功。
英国轰炸机部队司令阿瑟·哈里斯将军大喜,决定再接再励,连续作战,再次轰炸汉堡。
哈里斯将军认为,要彻底摧毁汉堡至少得投下1万砘炸弹。
为了取得最大轰炸效果,哈里斯将军决定在7月28日凌晨再次派出722架轰炸机空袭汉堡。
这天零时57分,英国轰炸机向汉堡投下了第一批炸弹和燃烧弹。
随着一阵阵的爆炸声,数千枚燃烧弹在汉堡城里燃起大火。
汉堡地区在这年夏天一直干旱少雨,7月的降雨量仅17寸。
7月27日的气温又特别高,炽热的太阳把汉堡古老的木顶建筑晒得如同一捆捆干柴,在燃烧弹的攻击下,立刻腾起大火。
汉堡的消防系统和民防系统在7月25日的空袭中已遭严重破坏。
消防队的指挥部和消防管道均被炸断,没有水的消防队员们望着越烧越旺的大火,束手无策。
火越烧越大,处处火焰迅速连结在一起,火舌吞噬着周围的建筑物和一切能烧得着的东西。
十几分钟后,几千米高空中的英国飞行员发现汉堡已陷入火海之中。
大火烤热了四周的空气。
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区。
周围的空气立刻流向大火。
大火一得到新鲜空气,烧得更旺、更快。
火借风势,风助火势,燃烧速度和空气流速越来越快,大火成了一个吸尽周围空气的无底洞。
35英里长、25英里宽的大火球翻滚着、旋转着,温度升到摄氏1000°。
周围的空气跟着旋转起来,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卷起时速达每小时150英里的狂风,形成咆啸的“火暴”。
“火暴”吸尽了周围的氧气,躲在防空洞、地窖里的汉堡市民们窒息难忍,跑出藏身之地,都被眼前翻腾的怪兽吓呆了,未待拔腿逃命就 被大火吞没……
有些没跑几步,又被炽热的狂风拖进火球。
在地下室、水池、池塘边想躲避烈焰烘烤的人们,因缺氧纷纷倒地,无声无息地死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