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犹如受惊的野兔,吓得魂不附体,拚命往外逃。
汉堡市民防部队司令科尔少将这样谈及7月25日的大火:火暴地区的恐怖景象是笔墨所无法描绘的。
狂风把孩子们从父母手中拖走,推到大火之中。
那些以为自己逃离险境的人们,又无法忍受酷热的折磨,纷纷倒地而亡。
难民们踏着死者和濒死者的身体,夺路而逃。
救援队员由于自身难保,只得丢弃病人和伤员……
第二天清晨,汉堡市市长呼吁所有能走的市民离开汉堡。
100万汉堡市民已被一夜大火和轰炸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涌向城外,投亲奔友,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哈里斯将军并未因此而放过这座可怜的城市,又在7月30日晚和8月2日晚派飞机轰炸了汉堡。
昔日繁华的汉堡,只剩下残壁断垣,在一星期内竟有5万居民成为冤魂,几乎达到了英国截至此时死于德国空袭的平民总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由于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所有城市都成了盟军飞机的轰炸目标,无辜的平民成为纳粹主义的牺牲品。
汉堡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其他德国城市。
把希特勒推上总理宝座、狂热支持希特勒的德国人,现在已被紧紧绑在希特勒的战车上。
面对自己的城市被炸,几十代人积累起来的财富被付之一炬,只能听之任之。
不过大部分人还对战争的结局充满信心。
他们以为:德国的城市虽然被炸,但只是略伤皮肤,德国军队还牢牢地控制着东起第聂伯河,西至大西洋的欧洲大陆,是欧洲大陆无可争 议的主人。
他们相信希特勒的“军事天才”,相信德国军队的能力。
他们知道德国海军不是英国美国海军的对手,但认为德国陆军仍是陆战之王,必定能把想在欧洲大陆登陆的盟军打得落花流水,使之再也 不敢指染欧洲大陆。
1942年8月的第厄普之战不就是例证吗?
希特勒、戈培尔这些战争贩子和为纳粹效尽犬马之力的德国将领们知道,盟军已在英国集合了百万大军,正厉兵秣马,欲踏平英吉利海峡 的恶浪,重返欧洲大陆。
几年来,纳粹头目们一直在调集物资,强拉民夫,在荷兰、比利时、法国海岸挖壕筑垒,密布地雷,苦心建造“大西洋壁垒”,准备让盟 军撞得头破血流,尸横海滩。
在英吉利海峡对面,盟军上下并未被希特勒大吹大擂的“大西洋壁垒”所吓倒,正在精心策划,准备强行登上欧洲大陆。
---------------
10.会议桌上波诡云谲(1)
---------------
1943年是世界战争大转折的一年。
1942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都先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的反法西斯热情不断高涨。
到1943年4月时,同盟国中的主要大国美、英、苏军队人数和技术兵器的数量,都已超过轴心国德、意、日,在力量对比上同盟国越来越占 优势。
由于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个战场上的态势也发生了巨变。
在苏德战场上,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7、8月间又在库尔斯克遭到重大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场上,5月间美英法军队解放了突尼斯,肃清了北非残敌;7月在西西里登陆,月底墨索里尼垮台。
9月3日同盟国和意大利秘密签订停战协定,同日,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
同年10月13日,意大利新政府对德国宣战。
德国事实上已处于两线作战,轴心国开始瓦解。
在太平洋战场上,以麦克阿瑟将军为司令的西南太平洋盟军早已开始有限反攻,控制了所罗门群岛大部。
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于11月底攻占吉尔伯特群岛中的塔拉瓦岛和马金岛,从中太平洋发动主要攻势。
总之,在各个战场上,战略主动权已转到同盟国手中,德、日法西斯已处于退却、挨打的被动境地。
如何利用战局的胜利转折,进—步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作战,以便尽快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并为战后的和平和安全做出 安排,便成了同盟国的主要任务,为此,同盟国首脑必须进行会商。
1943年8月19日,正在魁北克开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致函苏联政府首脑斯大林。
信中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战争的决定性关头,现在正是进行会晤的最适当的良机。”
他俩还提议阿拉斯加、巴士拉、巴格达、安卡拉等地,作为供斯大林选择的开会地点。
斯大林也希望与罗、丘会晤。
但与美、英政府首脑不同,他不但是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而且直接指挥三军,全军的重大军事战略和战役决策最后都由他拍板,而此 时苏军正在痛击德寇,斯大林几乎一天也不能离开莫斯科。
所以,为了与罗、丘会晤,斯大林建议,会议地点最远不能超过伊朗首都德黑兰。
同时,苏联政府建议,事先应确定需要讨论的问题的范围,并商定必须通过的各项议题的草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