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虽有强大的海空军,牢牢控制着海洋,对德国进行越来越猛的战略轰炸,但没有人敢肯定盟军能登陆成功,并横扫法国,直捣纳粹德 国首都柏林。
加利波里、第厄普、西西里、萨勒诺血战的惨景历历在目,更不用说生死未卜的安齐奥之战了。
希特勒一直在苦心营建“大西洋壁垒”。
盟军会不会在这个“大西洋壁垒”上撞得头破血流,被凶猛的德国装甲部队赶下大海,重演1940年敦刻尔克那可怕的一幕?
若出现这种结果,其后果不堪设想。
同德国苦战已达5年之久的英国已是人穷财尽。
为了准备这个名为“霸王”的登陆作战行动,动用了全国的力量。
为了保密,英国政府把整个英格兰南部划为军事禁区,取消了所有非军事运输。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取消外交特权,禁止外交人员和信使进出英国;逼使爱尔兰政府关闭德日驻爱尔兰的使馆 ,没收其无线电设备。
为了向英格兰调集物资和军队,英国政府进一步削减了居民的配给口粮和民用运输量。
英国人民没有抱怨,他们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默默忍受着一切痛苦和磨难,静静排队购买配给食品,等候削减到最低程度的公共汽车和 火车,毫不犹豫地把儿子、丈夫送上前线。
没有人敢想像,如果“霸王”计划失败,英国公众能否再忍受战争的煎熬。
人们也不敢想像,失败会在美国公众中引起何种反响,会在苏联引起何种后果……
这些没有发生的情况正是希特勒所盼望的。
这位进行种族清洗,疯狂屠杀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纳粹元凶,从心眼儿里没把美国当回事儿,认为美国人是群杂种,没有军事传统和经验 。
德国战时经济部长斯佩尔供认:“希特勒总是说,美国人不能吃苦耐劳,不是欧洲人认为的那种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民族。
在战场上,他们肯定是些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可希特勒很敬重英国军人,非常尊重这个奇怪、坚韧的岛民。
他知道英国人决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要在欧洲大陆大规模登陆。
毫无疑问,这将是决定性的一仗。
---------------
14.隐蔽之下的紧锣密鼓(2)
---------------
1944年3月20日,希特勒对西线德军将领发出动员令,说:“英美对西线的进攻即将到来……
敌人一旦被打败,就决不会企图再发动第二次进攻。
姑且不说他们遭受的重大损失,要组织另一次进攻起码也得几个月的时间。
进攻失败对英美部队的士气也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譬如,罗斯福将因进攻失败而不能蝉联美国下届总统。
要是运气好,他会死在某个地方的监狱里!从另一方面看,英国人很快就会产生厌战情绪。
而丘吉尔已是一个病魔缠身的老头儿,影响已江河日下,没有能力组织新的进攻了。”
希特勒接着又道:“我们目前在西线被拴住的59个师对东线是生死攸关的。
一旦我们在西线获胜,就能把这些部队抽调到东线,彻底改变那里的局势。
因此,这次战争的结果取决于西线每个人的战斗。
这里的战斗关系到第三帝国的命运!”希特勒想用挫败盟军登陆来扭转德军一年来的颓势,然后集中兵力打败苏联,取得战争胜利。
英美两国领导人和将领们知道,这将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决定性大战。
盟军为了迎接这次历史上空前复杂、空前宏大的两栖作战,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秘密成立了由英国陆军中将摩根领导的“欧洲盟军远征军 最高司令参谋部”(英文缩写译音为“考萨克”),负责拟定“霸王”作战计划。
“考萨克”认为,作战计划的首要任务是选定登陆地域,而这些地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在以英国为基地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2 航渡距离应尽量短;3附近有大港。
这样登陆地域缩小到从荷兰到法国瑟堡之间48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
经反复比较,选出两个地带:一是从法国敦刻尔克到索姆河之间的加来地区;二是奥恩河畔的卡昂到科汤坦半岛底部的诺曼底地区。
“考萨克”对加来和诺曼底地区进行了分析比较。
发现加来地区最大的优点是距离英国近,最近的距离仅33公里,也是通往德国心脏的捷径。
其缺点是德军也知道加来的战略地位,有重兵把守,且附近无大港。
诺曼底距英国较远,也无大港,但离良港瑟堡很近,德军兵力也相对薄弱。
“考萨克”选择了后者。
但无论是在加来还是在诺曼底登陆,盟军都必须解决登陆作战上棘手的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港口问题。
根据1942年第厄普袭击战的经验,登陆部队无法夺占完整的港口。
而在海滩登陆,即使有登陆舰艇也无法解决对庞大军队的供应问题。
1942年,英女王维多利亚的曾外孙蒙巴顿海军上将就这个难题出了一个主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