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弟的错,但这光景,齐王也是没甚办法。没门路的当口,不就是指着两朝老臣帮扶一把么?”
老唐一听,嘿,这来谈生意的小子会讲话,嘴甜啊。
“此事我不可随意答应,不能做主,还要问过老主人才是。”
“好说,好说,哥哥能帮忙,已经是感激不尽。杜相公在上保佑,两家和气生财,升官发财!”
“……”
老唐在里面听了,顿时有些吃味,心说老夫要是嗝屁,这他妈跟杜如晦连根毛都比不上啊。
一想到这里,老唐就恨,当年就该偷偷地叫人把李靖弄死在家里。这辈子倒霉就倒霉在李靖这个“猪队友”身上了,搞得全世界都以为他唐俭唐茂约的特长是跑得比谁都快!
别人一提杜如晦,好,牛逼,强无敌。
一提唐茂约,跑路技术哪家强,长安城里找老唐……
吃味归吃味,老唐也清楚,一个亲王帮忙求情,这买卖做得。
“老夫也是半只脚入土的了,凭什么不捞一点?杜克明能做初一,老夫还不能做十五了?”
李祐摊上这么个舅舅,算他倒霉。
别人不知道,他老唐还是晓得李祐运气是不错的。原本李祐滚去齐州,那就是个屁,山东老铁能把他这么一个王爷放在眼里?没往死里逼,那就是人性光辉。李祐顶天就是欺负欺负小老百姓来发泄忿怒。
可偏偏杜构跑去登莱组建“水军”,创收效率高的惊人,连带着齐王李祐因为成了“坐地户”的缘故,当真是捞了不少汤汤水水。关键问题是,不犯本钱啊,白捡的开元通宝茫茫多。
有钱的王爷不好好享受,总不能都学吴王李恪,一有空就撸点小蝌蚪,然后拿显微镜观察观察吧。
爱生活,爱享受,爱混吃等死,本王是李祐,和别的亲王不一样,本王给自己一袋登莱海盐……
是的,齐王府还涉及到“盐业”,虽然不正规,虽然不合法,但亲王违法只要不是谋逆,都还是可以接受的。
旁人都以为李祐就是个瘪三,却哪里晓得,他本钱那是相当的雄厚。就算是现在,放登莱商帮中,他也是属于大型资本集团。整个齐王府养着的白手套有二三十个,其中过半都是船行、物流行。
山东地诸州县,都布置了物业,主要业务就是卖海产。
当然了,齐王殿下学习能力强,有的地方卖咸鱼,那是一百斤盐上面一条鱼。他齐王殿下的海产铺面,那必须是一车海盐上面一条咸鱼……价钱么,便宜,比官盐便宜的多。
所以,李祐是属于亲王里的富豪,产业规模认真点讲,不比李恪差多少。唯一缺陷就是抗风险能力极差,吃一代人福利就差不多了,指望下一代还能像他一样搞腌渍品咸鱼买卖,可能性不大。
下一代皇帝没活剐李祐后代全家,那就是厚道帝王。
作为一个智力正常的亲王,李祐能不知道自己的那点破事吗?抛开咸鱼买卖,剩下的产业,泰半都要跟登莱搭上关系,而每一个跟登莱有关的物业,那都是跟海船联系在一起。
当今世上,只要下海,肯定绕不过去某些人某些集团。李祐头铁了去得罪自己的“衣食父母”?他又没疯。
当然了,他没疯,不代表他舅舅阴弘智不疯啊。不代表他舅舅阴弘智不会在自己“老朋友”杜构杜大哥亲爹葬礼上发疯啊。
原本派了长史过来见礼,也就是应景。
可谁曾想阴弘智公开叫板张德,尽管江汉观察使没有计较的意思,可人刚刚到洛阳,还在两京板轨上的李祐,就见到了从长安赶过来传消息的长史老人家。
听完消息之后,齐王殿下眼睛一黑,差点就跟着杜相公去了。
老唐是知道这事情底细的,于是仔细琢磨了一番,心中暗道:杜如晦啊杜如晦,你在天之灵一定要保佑我老唐发财啊。
第四十二章 刑天舞干戚
杜如晦的葬礼更加不能让人接受的地方,就在于他是“薄葬”。
灵堂可以摆很久,但是那块棺材板,按照杜相公的遗愿,摆三天就下葬。这要是换做寻常人家,杜构杜荷兄弟绝对是大不孝。可自家老子就是这么个意思,顿时让人无可奈何。
至于头七的法事,居然就交给了铁杖庙的殡葬业新丁来操办。然而铁杖庙这几年的流程,主要就是模仿“傩戏”,演的就是先登死士到处砍人的那一套。
动作上比较夸张,但还是能看得出来,是从厮杀技术中演变出来的。
这一套要是放以前,杜氏先祖能气的活过来。
然而杜如晦就点了这个,杜构不是问过他老子,为什么弄这一套来膈应人。杜如晦讲的很明白……不要钱。
不仅不要钱,长安城的某家铁杖庙,按照约定,未来二十年都要给杜氏分一点“利润”。
业务要铺开,除了产品过硬,还得广而告之。
杜构本想说咱们家不差那几个钱,后来吧,杜大郎就知道自己太年轻。
图样。
长安城百万人口,东贵西富,那也是跟着标准走的。
杜相公这一套说道很多,首先花费不高,响应了国家号召,“薄葬”之余还勤俭节约;其次麦铁杖是新朝二十年来第一个“神”,神力目前来说很强,全国各大会馆都挨着麦公住,能跟麦公打交道的,必须是有钱人士;最后,皇帝老子刚从辽东浪了两年,符合麦公精神,还悄悄地拍了马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