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桓温打断了桓冲的深思:“曾叙平看是已经历练出来了,越发得厉害。我看这河洛恐怕是一个坑,就等着我和殷浩往里面跳,可是我们却又不得不往里面跳,什么是用计策的高人,这就是用计策的高人。”
听到这里,桓冲似有所悟,低头沉思一下突然惊声问道:“兄长,你是说曾镇北想利用我们对付江东?”
桓温赞许道:“我们和朝廷都想利用人家曾叙平,就不许人家利用我们?而且曾叙平的利用可能不止如此。”看着三位弟弟面露忧色,桓温便笑了笑,打气道:“不必如此担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且就算我们桓家不容于江左,也能容于关陇,我们只需继续努力便可,至于最后地局势如何,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桓温转言道:“现在最重要地是派得力人手去长安购买战马和兵器。我已经和曾叙平谈好了,他答应平价卖给我们五千匹战马和五千套步兵装备。这些都是好东西,我们必须要尽快把它们弄到手。”
桓云皱着眉毛说道:“河曲青海良马自然难得,就是贵了点,而且都是骟马。还有那些兵器,也是昂贵无比,加在一起几乎是天价,恐怕难以筹到如此多的钱。”
桓温摆摆手说道:“这个不用担心,我江左本来就缺铜,自然筹不起这些钱。我和曾叙平谈好了,我们用粮食、木材、桐油等特产去换,不必付铜钱。曾叙平也答应给我们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战马和兵器,但是我们必须保证他属下地关陇、益梁商人在荆襄通行无阻,减免税收,并且允许历年来流入荆襄的关陇流民返乡。”
桓云有点着急道:“兄长,这些流民可有三十余万,要是允许他们西返故里,不到一年能跑得精光。”
“那能怎么样?目前江左只有曾叙平的河曲、青海产马,而且也只有雍、梁能产出无比锋利的兵器,可曾叙平却将其控制得异常严格。去年会稽王要求曾华进献良马三千匹,曾华一根马毛都没给他,还振振有理地说什么良马产于羌人,如无偿抢之,恐羌民骚乱,如朝廷愿绝西羌于治外,他就立即去给朝廷抢三千匹马来,顿时把司马顶得说不出半句话来。我们这位会稽王可不愿意背上为了三千匹良马逼反西羌的恶名,只好老老实实地掏钱买了五百匹良马。”
“据武生(毛穆之)来信中隐隐透露道,关陇军兵器精良出乎我们的想象,不但锋利坚固,而且巧夺天工,霸道无比,可是我们却一无所知。从武子(车胤)的书信中我知道,曾叙平率两万骑兵奔袭凉州,居然是一骑三马,再看看护卫曾叙平去建康的护卫营,不算是精锐骑兵居然也有一骑两马。可是据说关陇输出的战马却是其骑兵淘汰下来的次等良马,还都是骟马。你们说曾叙平是为了什么?”桓温低声地问道。
“曾镇北在极力隐瞒自己的实力
“是啊,现在我们谁也不知道曾叙平真实的实力,这才是最可怕的。”桓温满是忧虑地说道,“此次北伐我们必须要多加小心。”
这时,正在庐江郡继续急速行进的曾华连打几个喷嚏,看来是有人念叨自己,估计桓温的可能性最大。这桓温也是个奸雄人才,自己的“阴谋诡计”应该被他识破了,只是识破容易却不好破解。
曾华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布局,再想了想将在建康要做的事情,觉得没有什么纰漏。曾华对自己这一行信心满满。
曾华觉得自己虽然“英明神武”,但是还不至于现在能一个人把桓温和朝廷玩于股掌之中。主要是他身边多了三个谋士,王猛、谢艾、朴,一个思谋雄远,一个奇策难测,另一个更是缜密毒辣,加上一个英明神武,那效果绝对抵得上一台深蓝超级电脑。他们一起策划制定的计策一环套一环,你就是识破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跟着往前跳。
在芜湖过江之后,曾华继续东进,过了一日就赶到了建康西南的牛屯。曾华将左护卫营留在牛屯,然后自己带着段焕、李存、彭休及百余亲卫,直奔建康。
听说曾华如此迅速地来到建康城下,正为一件大事在朝中扑腾的会稽王司马,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北中郎将、徐州刺史荀羡等公卿顿时大吃一惊,连忙放下手里的事情,出门迎接这位中兴方伯。
第七十七章 - 建康(二)
和六年冬十二月,秦州略阳卢氏、天水纪氏、雍州安风苏氏、冯陈氏等数十家世家豪强、羌首领响应洛阳伪周起兵,月余便定,灭附逆七百余家,斩首六千余。
------------引言摘述
建康朝中发生的大事让曾华有点哭笑不得。蔡谟是陈留考城人,世代都是著姓。曾祖父蔡睦,曾任前魏尚书。祖父蔡德,曾任乐平太守,父亲蔡克,更是名满天下的忠烈名士。而蔡谟本人弱冠(二十岁)时被郡里举为孝廉,被兖州刺史辟为从事,后来避乱南渡建康,被时任东中郎将的明帝引为参军,后来历任义兴太守、大将军王敦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最后迁侍中。
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苏峻叛乱,吴国内史冰出奔会稽,朝廷以蔡谟代吴国内史。蔡谟一到吴国(今苏南地区),与张闿、顾众、顾飏等共起义兵,迎冰还郡。苏峻叛乱被平定之后,蔡谟被重新起用为侍中,接着被迁五兵尚书,领时为琅邪王的康帝师傅(明帝子,成帝弟,当今皇帝穆帝的老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