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如此这番动作,旁边的张寿心里有数。自己地这位兄长,不但领导着一个强大的世俗政权,还领导着一个强势的宗教组织。而且张寿也知道曾华尊神立教却不愿意把自己神话,因为曾华说过,如果那样做的话圣教就不是宗教而是邪教了。所以曾华一直老老实实地挂着先知的招牌当着一个凡人。
不过张寿也知道,曾华肯定有关于圣教在冀州传教和开办学校的事情要谈。现在的圣教不但财大气粗,而且人多势众外加组织严密,现在应该是进入冀、燕、青诸州等地的时候了。
张寿待几位主教行完礼,立即告辞,也没有吃饭,只是在大将军城行在护卫营的食堂里领了些干粮,便连夜赶回信都了。
过了几日,江左朝廷在谢万大败后知道事不可为,首先做出让步,改封桓温为楚公,曾华为秦国公,默许曾华就国。但是要求曾华和桓温都必须到建业朝堂上就领诏书、节仗和大印,然后再就职领国。
而曾华也随即将早该颂布却迟迟未行的平燕战果公布与世。燕国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尽降于北府,凡得郡(燕国旧制)百二十一,户一百零六万,六百一十九万。
第一百九十九章 - 南北分治
平五年春正月戌戌,大赦,赐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北中郎将、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徐兗二州刺史昙卒。二月,以镇军将军范汪为都督江淮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南将军、广州刺史、都督广、交诸军事、阳夏侯周抚卒。夏四月,大水。大司马桓温使其弟、冠军将兵冲镇宛,自还襄阳。凤皇见于北。
----------引言摘述
“北府还是上表请免吗?”桓温看完手里的情报后徐徐说道。
“是的,北府第三次上表请免。不过这次用的理由就太牵强了。说什么秦这个国号不祥,所以不愿领诏就国。”桓云满是嘲讽地说道。
桓豁不由皱了皱眉毛,但是没有依然坐在那里没有出声。
桓温看在眼里,心里却明镜似的。他知道桓豁跟桓冲一样,对北府还算亲近和友善,而桓云就不一样,他似乎有些妒忌曾华,对北府的态度历来是有功就不以为然,冷嘲热讽,有过就看笑话,幸灾乐祸。这次北府平定燕国,桓云就力主荆襄出兵,直接占据河洛和北豫州,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以将兖州也一并收入荆襄囊中。
但是桓温几经思虑,终于接受了桓冲等人的劝告,不和北府直接对抗,而是派出桓豁领军北上,借着机会收复了年前为了避许昌姚苌锋芒而退让的襄城、堰县等地。
但是顾东却顾不了西,还没等荆襄和桓温反应过来。北府兵就从上洛和弘农汹涌东出,与王猛地河南道讨伐军会师,迅速占据了翟斌的阳城,还顺手把梁县等洛阳连接南阳的要地重镇给占据了。当时的洛阳留守,扬武将军沈劲不明北府用意,只得闭守洛阳城。
等各方面反应过来,洛阳已经成了陷于北府重重包围的孤城。不过北府兵并没有为难沈劲和洛阳的守军,并不禁出入。只是远远监视。毕竟洛阳城那数千专门负责守墓护陵的军队还不在北府兵的眼里。而沈劲也不敢轻举妄动。约束兵马,并向荆襄求救。
经过几次文书往来,桓温终于搞清楚北府在河洛一带“负责人”-王猛地态度和意见。这洛阳地防务还在荆襄和桓温手里,荆襄也可以继续向北运输粮草供给,不过护送地任务必须由北府当地驻军负责。王猛郑重告诉桓温,江左荆襄官员文书可以畅通无阻地往还洛阳,但是荆襄军不得越过汝水。否则就是向北府兵宣战。
王猛和桓温没有什么交情,也不会像曾华和车胤等人一样给他面子。不管桓温怎么想,现在曾华已经将河南经略之事全权交给了王猛,他的态度也就代表了北府的态度。为了这件事,曾华还特意修书一封向桓温道歉,不过道歉归道歉,荆襄军还是不能北上,洛阳继续是孤城。
桓温最后将桓冲派去镇守宛城。这是因为他的这个弟弟性格温和。知兵有气度,所以桓温才放心将他放在与北府接壤的前线宛城。桓温知道只有这个弟弟既能让自己放心掌领重兵,又能知势度量。不会和北府出现冲突,还能抑制其势力不让它南下。
“前秦二世而亡,北府意图篡夺天下,当然希望能永传万世,怎么会愿意用秦这个国号。”桓云继续在那里冷嘲热讽。
“云子,不必再说了。”桓温知道不能再由桓云说下来去了,连忙打断。
“兄长,曾镇北如此行事,真是让人费解。”桓豁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前次北府出兵东征,我就推测北府和曾镇北将与江左分家了,毕竟天下大半已经入了北府囊中。可是我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只是要求就国分治。要是逐步南下,逼迫建业,这天下谁又能挡得住他的脚步呢?”桓温也是凝重地说道。
“江左朝廷还占有天下大义和名份,曾镇北怎么敢逆势而行呢?”没等桓豁说话,桓云抢着答道。
“大义名份?”桓温不由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有些轻视和不满了,嫉妒让他冲昏了头脑,冲动之下就没有认真去考虑前因后果。过去十几年已经证明,任何一个轻视和忽略曾华地人都不得不咽下苦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