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华夏立国传_曾鄫【完结】(525)

  真长(刘惔)说得对,曾华是一个以天下为棋盘的国手,谁也不知道他的下一步棋是什么?也不知道谁会是棋子,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许真长才是唯一了解他这位学生的人。

  “曾镇北谋定再行,他既然不愿逼迫江左,自有他的用意,在结果明了之前,我们谁不知道他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桓温最后长嘘了一口气道。

  “既然猜不出来,我们也不必去想了。曾镇北狼子野心,迟早会露出尾巴来。”桓云接着忿忿地说道。

  “兄长,我担心的是我们荆襄。”桓豁没有接言曾华是不是狼子野心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方面去了。

  “朗子,你的意思是?”桓温心中也有重重地忧虑,所以很想听听桓豁地意见。

  北平定燕国,占据中原。而在此大势之下,北府各:要尊曾镇北自立,一时民意汹涌,不可逆违。江左,包括我们荆襄都以为北府真的会挟顺潮之势,脱离大晋,自立为国。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直没有作声的曾华最后在《民报》纂文,明言其和北府依然为大晋名下。”

  桓豁慢慢地忆述着:“此言一出,天下震惊,而江左朝廷却是欣喜如狂。”

  说到这里,桓温明白其中地意思。当时曾华说自己和北府依然是大晋的臣子,曾经让桓温大吃一惊。试问一下。如果天下有如此强势,谁还会曲附于那个软弱无能的江左朝廷。至少桓温认为自己在那个位置地话,会干出一番更加“轰轰烈烈”的事情来。

  但是对于江左朝廷来说却无异是天下掉下一个大馅饼,晋室在南渡后历经上百年的风雨纷乱,权威和势力更加衰弱了,要不是还有一个“祖传”的名份大义,真不知道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原本以为江右中原落入北府手中后就有如羊入狼口,怎么也回不来了。而关陇北府原本就已经半自治了。现在又得了中原。势力大增。还会把自己放在眼里吗?

  突然听说曾华愿率领北府继续留在晋室怀抱里,江左朝廷怎么不喜出望外?名义上的统一是衰败的晋室唯一能做的。所以相对来说,曾华和北府的要求再过分都不是问题。

  桓温当然理解江左这种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自我意淫地心情,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地事情。要不是晋室如此软弱,桓温也不会有那么大地野心,也不会如此惊叹曾华的举动。

  曾华难道真的如江左朝廷明令褒奖的那样精忠晋室吗?

  桓温觉得不像。在他的心目中,曾华的野心比他还要大。只是更有手段,所以才能拥有比自己更强大的势力。但是曾华到底想干什么?

  正想着,桓豁继续说道:“暂且不管曾镇北用意到底是如何,将来北府会专注江右,而江左朝廷却会更加关注我荆襄了。”

  听到这里,桓温心里一咯噔。北府在江右自治,江左朝廷无可奈何,只得作罢。因为北府地地盘以前都是失地。是曾华带人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而且又护食护得缜密,江左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现在人家强势了更加不敢轻易招惹他了。但是荆襄不一样,虽然远离江左朝廷,但是毕竟是江左朝廷的“旧地”和根基。为了避免出现第二个北府和曾镇北,江左朝廷肯定会“吸取经验教训”,对荆襄下手。要是荆襄再学北府一样自治,江左朝廷真的就只能去喝凉水了。

  荆襄和北府不一样,自治吧没有这个势力,归顺吧桓温又不甘心,那就只能走另外一条路了。想到这里,桓温突然想到了曾华给自己信中所说的一句话,“桓公是国之柱石,朝廷内事请大司马尽心照拂;曾某不才,略知武事,愿梳理远外杂事。”

  看来曾华真是不愿意铁骑南下,并以书信暗示自己,不管自己如何去和江左相争,他都会支持自己的。难道他想借我这把刀去对付江左?

  桓温心里不由一寒,一定是这样了!他在心中暗暗大叫道,这个曾镇北那次不是用心深远,那一次不是借势行事?可是自己怎么办呢?任由曾华的摆布?或者不遂他的心意,誓死捍卫江左?

  桓温心里在不停地琢磨着,最后曾华很久以前对自己说地那句话突然从心底深处腾起:“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桓温暗暗咬咬牙,不由地握紧了拳头,心里下定了决心。如果我能拥有江左地话,我还会这么受困吗?

  桓豁的话打断了桓温的思路:“江左朝廷要兄长和曾镇北一同去建业受封,兄长你心里有计较吗?”

  桓温嘿嘿一笑道:“江左朝廷都衰弱到这个地步了,还想着上脸争面子。到建业受封,我可以去,曾镇北是怎么也不会去地。”

  “兄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桓云感到吃惊,连忙问道。

  “我是朝廷的方伯,而曾镇北已经是天下的诸侯,我去不去都是一回事。但是曾镇北一去建业,在朝堂高庙中当场受封,那么他就是真正的大晋藩属国,要是他万一以后想有异心也要顾忌一下天下人言。”桓温冷笑着说道。

  “兄长,你的意思是?”桓云惊问道。

  “中原的燕、周、魏三国都曾经向我大晋称臣,做过我大晋的藩属国。但是他们中有谁到建业受封过?”桓温冷笑着问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