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桓温和谢安、王坦之等人第一回达成共识,对北府装大尾巴好人颇有微词。现在坏人都让江左朝廷当完了,北府就出来当好人了。可是江左朝廷为什么要当坏人呢?还不是北府折腾的。可是这个道理桓温和谢安等人自己都绕了好几个圈才想明白,给老百姓讲怎么讲得清楚?
谢安和王坦之立即采取了对策,利用谢家和王家的声望,聚集了一部分粮食,然后以朝廷官府的名义向三吴之地地饥民赈灾,总算为朝廷挽回了一点民望。
正当桓温准备对自己根据地-荆襄地区进行赈灾时来。
由于徐州这数年来战乱不已,加上今年大灾,情况更是危急,许多临淮郡、广陵郡的百姓纷纷涌入下、彭城等北府占据之地,但是受官军阻挡滞留居地地饥民更多。范六看到时机成熟,再加上袁瑾在临泽一线挡住了朝廷主力大军,于是立即在射阳登高一呼,重举大旗,纠集了万余兵马向淮阴城进发。不但半月便聚得饥民十万余,那满山遍野的军势很快就把留守淮阴城的江左东海太守吓得屁滚尿流,立即弃城别走,逃回了临淮。
得势的范六立即遣兵四处攻打,一口气连陷了十余座城池。范六收杀世家豪强,开仓放粮,顿时聚得近二十万部众,一时临淮、广陵四处告急。
看到徐州局势又烂成这个样子,桓温气得差点没吐血。这次他下了决心,一定要将范六叛贼收拾干净了。
咸安元年秋七月,桓温表桓石虔为东中郎将,领军于高邮牵制袁瑾,表桓石秀为临淮太守,领军五千进驻徐县,自领两万兵马进驻。大军未行,粮草先动,可是咸安元年又是个灾年,朝廷和民间都无力支撑。桓温就传令临淮郡、淮南郡、历阳郡、广陵郡、丹阳郡,令世家豪强每家每户出粮一斛,强发其部曲家仆以为民夫,强征其车牛驴马运粮,不从者以通逆者论处。
在一片哀怨声中,桓温终于在秋九月向淮阴城发起进攻。范六裹十万民众在石鳌南与桓温大军对战,四战皆败,只得退守淮阴。秋十月,范六见事不可为,又使出惯技,自领数千本部亲信直奔射阳,将二十余万“从逆”百姓丢给桓温安抚。
桓温无法,只得以江左朝廷的名义向北府下、彭城、东海等郡借得粮草若干,暂时安定了这些百姓。正当他准备继续剿灭范六余孽,进而转身与桓石虔会剿临泽地袁瑾,谁知历阳、丹阳诸郡的豪强世家不满桓温的暴政,有地上表到建业告状,有的干脆装“山贼盗匪”将自己被征走的粮草牛马再抢回来。
加上镇守建业的桓冲来信说皇帝陛下身体变弱,桓温恐朝中有变故,于是只得退兵:<.阴,与桓石秀相连
第二百四十二章 - 江左风云(三)
司马温以广、交多寇,周氏世有威名,以宁州刺史周交二州诸军事,领广州刺史。醉露书院仲孙,光之子也。
庚戌,尊褚太后曰崇德太后。
-----引言摘述
“东山兄(谢安号东山),你真的对桓符子的所作所为无动于衷吗?”王坦之焦急地问道。
谢安看了一眼这位朝廷的王左卫将军,心里不由暗自长叹了一口气,这位太原王氏的大名士,虽然对江左朝廷忠心不二,可惜才能和性格却与其父蓝田侯王述相差甚远,要不然桓温也不会如此咄咄逼人,自己也不会显得独臂难支。
想起王述,谢安不由长叹了一番,要是那些故老重臣们还在的话,自己也不会如此费心费力。当年桓温为了拉拢王坦之和太原王氏一门,准备想请王坦之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谁知王述老夫子知道后把王坦之一顿臭骂:“你发痴呆症了吗?你丢不下桓温的面子,难道就要把女儿嫁进武夫之家?”一桩政治联姻不了了之。
而桓温知道自己的面子被当了抹布,却也不敢发作。当年王太保(王导)在世的时候,只要王太保一发言,旁人只有附和赞美,绝无它言,而作为晚辈的王述却直言道:“人非尧舜,怎么可能每句话都说得对呢?”丝毫不顾王太保举荐提携过他。
可惜这些老人们纷纷去世,所以才会让桓温越来越骄横跋扈,而自己一干“新人”在其威势之下只能是勉力支撑。
看到谢安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还在那里默然无语思考,王坦之不由急了:“东山兄,你怎么还在犹豫呢?先是寿春袁门一家,现在又是殷、两家,更牵涉到帝兄武陵王(司马晞),如果我们再任由桓符子为之,恐怕天下就只知桓大司马。而不是江左朝廷了。”
谢安轻轻地抚须道:“殷涓是自取其咎,当初殷渊源(殷浩)卒,桓公使人赍书吊之,做为孝子的殷涓既不答谢,又不回信。只顾与武陵王(司马晞)游玩,故而才有此祸。殷渊源原本就与桓公有隔阂,殷涓不好生应付,还发轻狂之举,真是糊涂啊。”
王坦之也气愤殷涓不争气。听谢安这么说,当即也无话。但是心又不甘。于是转言道:“可是蕴、冰、倩又怎么得罪了他?想当年司徒(亮)和肃公(翼)与桓家有通家之好,而且两位老大人在世时对桓符子多有提携知遇之恩,桓符子现在居然要收监肃公的三个儿子,这也太绝情了吧!”
谢安也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桓公太心急了!”,是啊。桓温在这一步上真的太心急,太让人心寒了。谁知道桓温收罪殷涓是为了泻私愤,收罪蕴、冰、倩是为了打击家在朝中的势力。因为、殷两家通好。不但在江左名士中声望甚高,而且多人在朝中担任“清官要职”,拥有不可小视的势力。现在桓温居然要将这、殷两家一窝端,这不是太狠了一些吗?要知道门生故吏这个官场上的传统结连方式在江左、乃至天下都是主流。醉露书院就是强横如北府的曾华,对桓温却是客客气气,就是在寿春袁家案子上被驳了面子,也只是用其它方式来表达自己地不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