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代逆天_崆峒007【完结】(641)

  基于这两个考虑,刘崇不顾一切的发兵南下了。刘承钧的军队到了晋州,碰上了伪周的建雄军节度使王晏,王晏算是郭威的老部下了,也是久经沙场的,那是哪种一见了敌人就逃之夭夭的蠢材。他也知道刘崇是来者不善,干脆关起城门来固守不战,另一方面有派人火速进京求援。

  这个时候,郭威登基还不到一年时间,虽然国内粗安,可这年头有二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杀鸡儆猴,拿下了慕容彦超,可是和楚国争夺徐州之战,却是失利了。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崇,郭威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派人把刘崇打败,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他一面下诏申斥刘崇,一面拜自己的老兄弟王峻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全权负责回击刘崇的入侵。

  王峻这个家伙也算是汉周之际的名臣了,当年耶律德光进入汴京之后,刘知远就是派王峻为使者到汴京来刺探消息的,在汴京的时候,王峻老实巴交的,在耶律德光面前替刘知远表忠心,尽孝道;可一回到太原府,这家伙立马路上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刘知远,并且断言别看契丹闹得欢,过不了两月就得拉青丹,力劝刘知远要审时度势,登基当皇帝。这人和郭威关系极好,汴京事变的时候,王峻一家也跟着郭威一家倒了霉,在郭威称帝的一系列活动中,王峻也是出力甚大,看起来应该算是一个有担当有见识的人。

  可惜,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官位大了,胆子就小了的缘故。王峻带领着北上救援的大军到了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面对晋州不断的告急文书,王峻下了个软蛋,他竟然不走了,把大军停在陕州,停了五六天。

  还算王晏有点本事,面对汉军的疯狂进攻,晋州伤亡虽大,可是晋州勉强还能存在下去。只不过这告急的文书是越写越惨,频率是越发越快。看自己老兄弟停在陕州不敢走。金銮殿上的郭威坐不住了,他就准备御驾亲征,在郭威看来,这是不能在含糊了,一旦刘崇拿下了晋州,在直下潞州,那可就威胁道汴京的安全了。他可不能坐以待毙。

  王峻听说郭威要亲征,这无疑是表明郭威对自己逗留在陕州不满意啊,于是,王峻赶紧像郭威表忠心:陛下千万不能离开京师,否则江表的马云就可能乘虚而入,如果京师一失,陛下大事去矣。

  郭威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楚国虽然是连年打仗,兵力疲惫,可是,如果自己离开了汴京,被刘崇给牵制在了晋州,说不定这楚国就要北进了,毕竟自己刚当皇帝,威信还没有树立呢。于是,郭威只好留在汴梁,坐镇京师,镇着地方的节度使们不敢有异动,同时下诏催促王峻:你不能再泡在陕州,快点去晋州干正事吧。

  王峻知道赖不去了,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的,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去晋州。没想到王峻的运气不错,他动身的时候,晋州一带天降大雪,老百姓都跑没了,汉军一时抢不到粮食,军中缺粮,等王峻到晋州的时候,汉军已经开始后撤了。王峻犹豫了半天,才派马军都指挥使仇弘超等人去追杀刘崇,一直追到霍邑(今山西霍县)才赶上,连砍带劈,汉军大败,刘崇抱头鼠窜。吃了一个大败仗,刘崇才真正领教过郭威的厉害,赶紧把十万贯钱乖乖的送给了契丹的干叔叔,让干叔叔时刻主意提携自己。

  慕容彦超灭了,刘崇败了,楚国累了,郭威心情渐渐安定了下来,郭荣在永兴上书,要趁着四下安定的时候,赶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才是。郭荣的奏折上,一共有五条:充塞关中、强干弱枝、薄税养民、驻兵灵武、攻取陇右。

  正文 第22章 限制党项(1)

  第22章限制党项(1)

  郭威登基之后,不顾年过半百,身老体弱,在床上努力的耕耘了一阵子,可惜,老来得子的梦想还是一场空。更重要的是,或许是郭威的身体也渐渐出了问题,或许是郭威认为这个时候生个儿子出来。自己年纪大了,养子郭荣的权利还不小,这么以来,很可能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于是,郭威也放弃了再生个儿子的念头,开始认真的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

  郭威原本是有儿子的,可惜都在汴京之变中被李业给屠杀殆尽,这世上算的上亲人的只有三个,养子兼侄子柴荣(郭威是柴荣的姑父),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这张永德的地位至少不应该比郭荣差,可惜,以古人的观点,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刘备不就经常叫嚣老婆如衣衫嘛),这张永德根本就不算是郭家的人。

  而在侄子和外甥之间,郭威是倾向于侄子的。郭荣是郭威原配夫人柴氏的侄子,生父名叫柴守礼,这柴守礼不是个东西(郭荣当皇帝以后,这柴守礼当街调戏民女以示庆祝,搞的郭荣打也不是,骂也不行,只能装作不知道),房上没一块瓦,家里没有一分钱;这柴荣也因此自小就跟着郭威,可以说是郭威一手带大的,为了郭家的生计,柴荣还经常在外卖个雨伞、贩个布匹,补贴家用(这点和后唐明宗的养子后唐末帝李从珂相似,李从珂也曾经卖柴来补贴家用),郭威很是感动,干脆就收了柴荣当义子,改名叫郭荣。

  二三十年的相处,郭威和郭荣虽然不是亲生父子,可是感情还是极好的,再加上郭荣自身条件不错,虽然自身贫寒,认字不多(五代的帝王认字都不多,可有不少还是挺爱学习的,比如后唐明宗李嗣源就不不识字,可是他很爱学习,经常让枢密使安重诲读书给他听,哪知道安重诲也是个半瓶咣当,他也识字不多,每次上课讲的是不知所云,驴头不对马嘴,李嗣源听的是云笼雾罩,两人经常大眼瞪小眼),可是性格沉稳,长相英武,精于骑射,而且处世老道,在官员中毕竟有名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