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策划再好,也须将士用命……山东这一战打得确实不错,至少这几个且不用再关注这个方向了……传令下去,重赏山东诸军!”多尔衮哈给笑道:“同时还要告械他们,千万不可懈怠,以防那个贾宝玉耍出什么诡计!……提醒他们,一定要牢牢地扼制住济南、济宁一线,断了明军北上的道路!”
多尔衮的安排显然是很周密的,这种按排已经将水陆两路都考虑了进来。龚鼎孽答应了一声正要去拟旨,却又被多尔衮叫住,只见多尔衮脸上挂着一个摸不透的笑容,半响突然问道:“龚先生对那个什么民意调查表是什么意见?你认为那个谢启光算不算得上英雄?你那位才情双绝的夫人呢?她又怎么看?”
龚鼎孽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表情变得有些尴尬。
“哈哈哈哈,龚先生不必在意,本王也只是随便问问……”多尔衮长笑着给龚鼎孽提供了一个下台阶。
看着逃也似在到一旁拟旨的龚鼎孽,多尔衮伸手摸了摸嘴角的胡子,轻叹一声自语到:“谢启光,可惜了……”
多尔衮和龚鼎孽分折的确有几分道理,随着《人民日报》的大量刊行,金陵城里不仅是清流,所有的官员都感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力。
目前的金陵,虽然王燃手里没有刘宗周等人干预军机、私改将令的实据,但通过《人民日报》长篇累犊的分析、描述,任谁心里都有了几分谱,而在此基础上,林黛玉主笔的《人民日报》最新一期的评论员文章“从以诚为本看真君子与伪君子的区别……”更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
尽管诸多矛头已经直指清流领袖刘宗周,但是刘宗周仍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沉默,对《人民日报》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回应,据说刘宗周的病很重,已然是卧床不起,便是整个刘府都走大门紧闭。虽有阮大铖等人还在那里上窜下跳,但由于他的名声一直不好,手中又无《人民日报》这样的舆论工具,影响力小得多,因此现在的民意已经完全站在了王燃一边。
根据饶计的民调显示,有近九成的老百姓同意授予谢启光“英雄“的称号……这是对山东将士们的肯定,当然也就代表着对刘宗周等山东钦差们的否定。
清流在士子中占的比重虽然大,但撒到老百姓当中就数不着了……也就是说,清流手里原本最犀利的舆论武器已被《人民日报》缴械……清流一派目前的情况是手上无兵,心里也无兵,在这件事完全陆入了被动,用一个清流自嘲的话来说就是“现在贾氏为刀殂,我等为鱼肉……”。
尽管清流们对外保持着态度的顽强与一致,很多人表现的相当壮烈,带着对王燃一派强烈的不屑,大张旗鼓地开始置办后事,一付“怕死不当清流”的架式……但内部对谢启光一事却是早有了分歧。
事实上,他们比普通老百姓更相信《人民日报》的分析,刘宗周、阎尔梅等人反常的表现足以说明一切,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承认罢了。
第六卷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十三章 真伪君子
新一期的《人民日报》出刊,再次震动金陵。
《人民日报》上标题赫赫,“共部尚书贾宝玉将于英雄纪念碑前亲自主持山东阵亡将士之葬礼,介时将以民间名义追认谢启光将军等褚位将领的烈士及英雄称号……”
“贾大人,关于谢启光是否可授予英雄称号一事,朝廷尚无定论……”朝会上,一个清流梗着站了出来:“这样做不太合适吧……”
王燃这一手的确搞得清流一派有些措手不及,清流们的内部意见还没有统一,还想着再“施”一阵,给金陵激发的民众降降温,有些人甚至在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主意,只可惜王燃却没有兴趣再施下去。
“有什么不合适的?”王燃举起手中的《人民日报》,上面除了有关葬礼的讣告外,其余都是关于民调统计结果和山东将领的生平介绍,王燃冷笑着说道:“我用的又不是朝廷的定论……这英雄二字是老百姓给的的!”
诸清流一时无语,王燃这句话将朝廷与老百姓硬割裂了开来,虽然有些“嘲讽”甚至“大不敬“的意思在内,但只从字面上理解,却挑不出什么毛病……这民意调查是个新鲜事物,清流们根本不知如何应对他。
王燃举办丧事的意图大家心里实际上都很清楚,一方面,山东诸将的丧事也不能总拖着,另一方面,也是逼迫刘宗周等人出来说话所加的一个重码……《人民日报》在照例要打的问号中头一次直接点出了名字,“面对阵亡将士不远的英灵,刘宗周大人还不愿站出来说出实情吗?”
这等于是给刘宗周下了最后通碟。《人民日报》地意思很明白……谁都请楚,以“民间”的名义给山东将士举行葬礼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而言明显很不公平,说重一点,很可能会造成军队与朝廷的离心离德……数万将士血染沙场,朝廷却连个说法都没有!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你刘宗周不肯出来说明真相!
通过最近这段日子运作,《人民日报》的连续报道、在刘府门口打横幅、喊口号、再到举行民间追认仪式。已将山东钦差们,尤其是刘宗周推到了风口浪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