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富家子弟平常吃喝玩乐,无非是看戏、下棋、喝酒、听曲,或者斗狗、斗虫,拓展训练本身不乏趣味性,又是如此新奇,而且还是所谓的“军事”项目,自然能满足这些公子的好奇心与欲望。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拓展训练的要求,但因为是集体活动,大部分人还是坚持了下来。
后世那种拓展训练往往是企业用来增强内部凝聚力的,不过每年一两次的活动,在李彦看来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
兵战俱乐部则不同,他们是每三天一次活动,每三次活动有一次是训练,也就是一个月有三次,而且李彦在通州建立的训练场,也对外进行开放,有些人平时也会去“玩乐”。
长期训练的效果也更加明显,这些纨绔的作风比之往日有了很大的改观,更有朝气、待人更有礼貌,也更有合作和团队意识。
有些纨绔平时不学无术、欺男霸女,走路也是横着走。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不仅让人啧啧称奇,有些家长甚至鼓动自家子弟参加这个兵战俱乐部。
至于兵战俱乐部这些项目流传到外面,也平息了一些非议,因为表面来看。这些项目与军事无关,无非就是一些耍乐的玩意。即便有地出格,也因为这些子弟们地身份而被忽略。
李彦的本意只是想通过兵战俱乐部赚钱,并且打响趣玩馆的牌子,私底下也有些试图影响明朝重文轻武风气的想法。
不过在组织地过程中,他也发现这些活动确实能够培养参与者拥有诸如团结、勇敢、坚韧等军人的素质。^^^^因而刻意做了加强。
对外要弱化兵战俱乐部地军事色彩,对内则有意识地加强这种联系。既能够激发纨绔们的兴趣,也能够达到李彦所想的某种目的。
俱乐部的活动李彦通常都会参加,既是笼络人心,也可以放松一下,除了这些常见地拓展项目,李彦最喜欢的就是“围猎”。明朝地生态环境还算不错,京城周围也有大量的山林,围猎的时候,大家通常都能拿到弓弩、刀枪,甚至火铳。以俱乐部特有的班排分组。通过猎取飞禽走兽,演练各种战术配合。
虽然说平时为了避嫌。从未进行过军中的战术训练,李彦却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兵战俱乐部成员的战术素养,要比李营的兵士提高得更快。
这当然也与纨绔们受到教育的条件要比流民更好有关,他们也更适合这种更为外向的行为方式。
在训练日,通常是上午拓展,下午围猎,一个多月时间,四五次围猎下来,这一百多个人拉进山中的时候,已经颇有些军队地样子。
兵战俱乐部逢一日训练,逢四日则是辩论。
李彦地本意是想办成读书交流会,或者学术讲座,考虑到纨绔们只对玩有兴趣,最后才决定采用这种辩论的形式,理由就是战国地合纵连横。
一开始,这个所谓的辩论就好像是吵架,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分作正反和反方,各有几个人,不分所谓的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就在那里自由地吵,这种形式的辩论在后世的电视上也常常看到。
后来大家都觉得这样没意思,从第二次开始,就制定了一些基本的规则,譬如不能攻击,不要骂街,双方的发言要有时间限制,不能谈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并且设置了裁判员。
自此以后,这个辩论才逐渐走上正规,如果参与者想要赢得辩论,搜集相关方面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辩论双方都坐在听众前面搭起的,略微高出一些的台子上,因此就将每逢四日举办的这个辩论简称为“兵战论台”,叫辩台则有些不大好听。
“兵战论坛”最近的焦点就是李彦提出的“简化战术”,作为俱乐部的“司令”,他的这个观点得到大部分会员的支持。^^^^
“使用鸟铳,同样可以实现三段、四段式射击,”巩永固大声说道,他和很多纨绔一样,对战术并不了解,为了准备这次辩论,才用心看了几本兵书。
“统一使用鸟铳,可以发挥鸟铳的威力,还能减少后勤压力……”
“鸟铳使用的火药,可比快枪的难得,如果都使用鸟铳的话,岂不是反而会增加后勤的困难?”宣城伯家的公子卫时春大声反诘。
“我大明能工巧匠无数,什么火药造不出来?”新乐侯家的刘文炳马上说道。
“既如此,何必担心后勤?”新城侯家的王国兴与卫时春站在相同的立场。
“火药易造、精兵难得!”茅元仪进京后就加入兵战俱乐部,和其他人不同,他的《武备志》已经编撰过半,对军事方面的了解,远非常人可及,就连李彦也要自叹弗如。
茅元仪论述的理由便要详实很多,但他也不是完全支持李彦的观点,只是在大方向上,才有些一致。
茅元仪也认为后勤辎重十分重要,所以他提出火铳兵、长枪兵外。还要有骑兵、车兵、炮兵、刀盾兵等。
茅元仪赞同取消鸟铳以外的其它一些火器。包括快枪、火箭等,所谓的快枪,就是在一段铁管中放上火药,末端安装枪刃。点燃火药后,枪尖飞出伤敌。然后可以再装一枪尖,近身肉搏。
茅元仪觉得,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不如增加更多地鸟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