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的时间,足够做出很多事情了。
当然,光吃面包饼干肯定不行,不管是捕猎还是挖野菜,都可能要动火,李彦不禁想到另外一种绝佳的军中食品,那就是罐头。
罐头的做法,也就是将弄熟的食物装进密封的器皿,最好高温杀毒,便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其关键无疑就是密封的器
后世的罐头通常是玻璃容器,铁皮封口,或者纯铁罐的,这两者在此时都无法做到,太奢侈。
不说大明还没有能力造玻璃,就算是铁罐或者用陶罐、铁皮封口,耗费的人工也是难以想象。
除非,能发明一种封口机,可以将薄铁皮快速封但也还是不行,李彦又想到薄铁皮本身也不容易制造。
虽然问题很多,李彦还是让李睿和天厨试验厨房,对密封的罐头食品进行试验,先积累一些必要的数据,器皿制造上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工部都水司主事定制为七人,皆为正六品,其上还有从五品员外郎一人,正五品郎中五人。
工部都水司具体管川泽、陂池、桥道、舟车、织造、券契、量衡等,除了这些官员,还有一些吏员,吏员大多是监生历事,有的就一直做了下来,有的则是官员自己找的人。
对于李彦这个监生,甚至是军户出身的人,突然一跃而成为都水司主事,上到郎中,下到普通的吏员,都有些侧目,也各怀心思。
有的想要攀附或者接近,为自己讨个出身;有的则嫉妒愤恨,想要给李彦好看;当然也有的知道李彦的一些情况,譬如华夏社的总编撰,弹子锁的发明者,华夏工场的幕后东家等,这其中有不屑一顾者,也有真心仰慕者。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二六回 新官上任
李彦手上拿着包有才搜集的几位都水司官员的资料,经过京里的历练,包有才也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市井混混,现在的他,越来越像汪文言,在哪里都能吃得开。
华夏社的采风科在采写新闻的同时,也渐渐开始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有时候确实能带来不少方便。
都水司职务最高的是郎中,正五品,一共有五人,除一位总理司务的郎中白守采,其余四位都是驻扎地方,分管河道,如管北河的徐大聘驻山东张秋,管南河的李之藻驻南直隶高邮等。
都水司诸多事务,重点便在于水利,包括治水、漕运、海塘及农田灌溉等,所以才设几位郎中,专司治河,手中的权力也是极大。
即便是朝廷这些年的财政状况愈显窘迫,水利失修也是常事,但在南北漕运河道的投入上,却是分毫不敢减少,这毕竟关系到北方的粮食及很多物资的供应。
运河漕运,这是维持明帝国的一条生命线。
此外还有员外郎刘麟长,协助郎中白守采管理司务,为从五品官职,然后就是正六品的都水司主事,一共有七人,分理水利、道路、舟车、织造、铁券、祭器、量衡等。
这些事务,权重各有不同,铁券、量衡通常没有什么权力;织造、祭器也只是名义上的管理,织造有织造局,和祭器一样,其权力主要还在宫里的内监,工部也就只能做做统计分析而已。
因此可见。都水司的事务中,以水利、道路、舟车为最重,水利由郎中驻扎分司,具体管辖,郎中员外郎统筹。分管的主事反而成了助手,也是没有什么具体权力,七个主事中,其实还是以分管道路、舟车地二人最有实权,其中又以舟车为最。
舟车主事管修造漕船、运粮车、战车等,可以想见,这类涉及到工程,以及修造的项目,每年经手的银钱都是个不小的数目,是典型的肥差。
与水利比较起来。舟车修造不仅常年维持,还不用担心洪水决堤等天灾造成地后果要承担责任,差不多是都水司最为人眼热的项目。
李彦这个主事乃是钦点管舟车的,他起初也没认识到舟车方面有这么多的油水。
“看来,咱怕是抢了别人的饭碗。”李彦笑呵呵地说道,如果是别的事情,他还不会管多少,不过修船造车,还是要问一问的,车船实在是太重要了。
随着事业的重心渐渐往京城集中。李彦早先已经将郑书调了过来,要理清都水司的事情,他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彦这边,李小为、李睿、李茂、徐洪、刘铁锁、孙彪差不多都已经独当一面,而要说到核心。依然还是郑书、包有才和石柱子。
这不仅是因为三人与李三娃地关系非比寻常,也同三人的特点有关,郑书的冷酷,包有才的灵活,石柱子的谋略,以及他们分别为李彦打理产业,搜集信息和运营华夏社。这些都是核心中的核心。
“说说看,你们都有些什么想法?”李彦微笑看着三个同伴和属下,一年多以前,他们怕是谁也想不到会有今日,能够参与朝廷重要事务的管理。
“属下是没有什么想法,只负责提供信息,”包有才笑呵呵地说道,在李彦的要求下,他们都是不在自称“小的”。但在议事的时候。还是坚持称“属下”,李彦也只好由得他们去了。
李彦伸手点了点包有才:“这可不行。作为情报部门地负责人,准确客观固然是第一要求,起码的分析判断还是要有的。”
“情报部门?”包有才一对小眼骤然亮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