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天工_半埂草【完结】(226)

  船队离开天津以后,将在海上航行两到三天,一路上都很顺利,于第三天黄昏时分,如愿出现在金州中左所附近海湾的外海。

  “大人,建奴占领金州卫以后,并没有继续向南,岸上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西门守诚原是锦衣卫百户,如今在情报部作战科把总,此次作为先遣队队长,已在金州半岛潜伏多日。

  “岸上的人多不多?”虽然西门守诚表示都已准备就绪,李彦还是问了几个具体的问题。

  “人很多,”西门守诚道:“大多是辽东内地逃出来的,他们希望在这里找到船,避往登莱,不过他们都很安份,并且为我们的人看着,不会泄露这里的消息。”

  “很好,”李彦点了点头:“我军登岸以后,神机四营左哨归你指挥,务必控制局面,不得让我军登陆的消息泄露。”

  李彦又转过头对茅元仪说道:“辅兵登岸以后,马上勘测地形,建立临时营地,供后军休息。”

  “厂卫营中军哨紧随左哨之后登岸,抓紧时间修整;神机四营左掖最后登岸,驻扎最北面,成防守态势。”

  李彦迅速下达了几条事先已有安排的行动命令,看着越来越近的海岸,他忍不住大生道:“诸位,辽东便在眼前,千古功业便在眼前,都努力把握了啊!”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三五回 攻取金州(上)

  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这里与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隔海相望,像一对钳子般拱卫着京津门户。

  旅顺口周围群山环抱,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其东侧面向外海,也就是黄海,西面有老虎尾半岛,伸入海中,构成天然的海港,只有一条峡湾作为入口。

  海湾的北侧就是金州卫中左所的驻地,修建有两座简单的砖城,不过这里的驻军,在辽沈战败的消息传来以后,大多已溃散一空,多是乘船逃到了一海之隔的登莱。

  不过此刻的岸上,仍然有数百难民滞留,他们都是从辽东内地奔逃而来,却苦于无船,只能留在此地,至于原来的本地居民,也大多逃散。

  西门守诚与他的斥候队已经将这里控制,但是当大队兵丁开始登岸的时候,人群中还是忍不住发出一片欢呼。

  “王师!王师来了,我等可以回家了!”年过半百的老秀才激动得热烈盈眶,倒头便败。

  不过在欢呼的同时,也有些人往后缩了缩身子,同时将身上的包袱拢紧了些。

  最初听到的欢呼声,让李彦油然而生强烈的使命感,但是当他踏上岸边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更加热烈的场面,从这些衣衫褴褛的百姓眼中,他能看到的只有畏惧、担忧、惊慌,要不是还有那一丝丝期盼,他也绝不会停下脚步。

  “乡亲们!”李彦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与其说安抚这些百姓,不如说是给手下的将士一个战斗的理由。

  “本官乃朝廷新近任命的辽东道,率一万虎贲,登陆旅顺,我们的将士,将痛击建奴,恢复故土,让诸位乡亲重新拥有自己的家园!”李彦用力挥舞着手臂,大声吼道。下面的百姓都静静地看着他,并没有什么反应。

  “你们想不想回到自己的家园?”李彦继续挥舞着手臂,对着百姓大吼。

  没有想象中地齐声欢呼。不过李彦还是能清楚地听到东一声。西一句。稀稀落落地回应。

  “想……”

  “俺想……”

  “俺们想回去……”

  “俺地家啊……俺地老婆孩子啊……”有人失声痛哭。声音凄厉无比。

  李彦站在高处。他看到很多人开始抹眼睛。能听到哀切地叹息声。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老百姓谁也不想离开自己地家园。

  两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因为生计,也因为朝廷的强迫迁徙,从关内来到关外,在黑土地上辛勤耕耘。奋力求生,期间血泪斑斑,不可尽数。

  两百年后。当建奴铁骑踏上他们地家园,铁蹄之下,人皆为奴,屠刀面前,无理可说,他们只能再一次背井离乡,背着血泪,想要找一条回到关内的道路、求取生存之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明朝诗人张养浩一曲《潼关怀古》,道尽历史兴亡成败后面最真实。也最无奈的真相。

  “我要带你们回去!我会给你们报仇!还你们家园!”李彦站在高处,大声保证。

  不管怎么说,当历史不断进步时,百姓的苦难总会少一些,日子也会好过一些,奴隶与农奴、房奴也还是会有区别的。

  作为穿越者,李彦总觉得身边的一切不太真实,始终以旁观者的冷静参与着历史,改变着历史;作为曾经的宅男和房奴。他对改造社会,建立一个更加平等的世界,有着天然和好感和理想,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甚至也没想过要怎么做,不过在这一刻,他又找到了一件想要做地事情。

  码头上面,刚刚登岸的兵丁排成整齐的队列,每排好一队。才会在队官地号令下面。迈开整齐的步伐,向岸上进发。

  虽然经过适应性的训练。兵丁们的脸上还是掩不住的倦色,不过他们还是努力将腰杆挺得笔直,齐声喊着口令:“一二一……左右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