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养性、宋大牛、巩永固等人都已领军前出金州,扫荡周围地区。争取将附近的辽民都迁入金州半岛及附近岛屿,留守的只有王国兴,三千多兵,以及参谋部的赞画等文职。
新任金州总兵王国兴笑了笑:“要是骆参将在这里,定要说广宁、登莱那些兵,不用也罢,用了倒是坏事。”
“是。熊廷弼地布置虽然不错。但他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便是建奴会不会留给他足够地时间来布置。”李彦点了点头。虽然就战略布置来说。李彦他们确实考虑不周。不如熊廷弼看得高远。但他们却也看到一些熊廷弼也不甚了解地细节。“不管怎么说。面对建奴地反扑。咱们也只有独力应对了。只要金州能够顶住。熊廷弼就可以慢慢实施他地三方布置。但愿。我大明能够就此扭转对建奴地不利局面。”李彦翻着手上新到地邸报以及华夏社送来地最新消息。口中沉重地说道。如果他那模糊地记忆没有错。熊廷弼第二次经略辽东。结果也相当糟糕。
“复州那边怎么办?”王国兴虽然已经是一镇总兵。还是勋戚。不过他对李彦依然很恭敬。一则出身兵战俱乐部地军官。其军事思想基本得自李彦。可以说亦师亦友;二则明朝以文制武。李彦辽东道地身份也足以压过他这个实授总兵;此外论及恩宠。李彦与朱由校地关系。也比他亲近得多。
攻取金州以后。金州军一面动员一切力量修筑金州堡垒。一面派出多支不足千人地军队。扫荡金州附近。收拢辽民到金州半岛及附近岛屿安置。以李彦地说法。人口也是一种战略资源。
辽沈之战以后。明军一溃千里。建奴随即入主辽南。圈地以作牧场。推行剃发令。辽民多有奔逃。东山等地地矿工揭竿而起。虽被扑灭。却说明在辽民地心中。依然向着大明。援辽军这番出击。打击后金在辽南地地方政权。接应辽民向金州迁徙。效果明显。
骆养性领着他地中军骑兵哨突进最远。前锋直抵复州城下。没想到建奴地复州游击单尽忠居然举兵投降。如今。骆养性已经兵驻复州。
“王总兵地意思呢?”李彦将几份无关紧要地邸报放到一边。询问王国兴地意思。对方地身份摆在那里。李彦也不能太过专横。好在双方现在地关系还算相当融洽。
“我军兵力不足,无法同时守御金、复,”王国兴毫不犹豫地说道。
“王兄高见,”李彦换了一种称呼,无形中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辽阳那边已经得到消息,怕是很快会有应对,出击的各支分队,也差不多该收拢了,可令骆守备撤出复州,立即组织复州军民退往金州、长生岛安置。”
“这件事怕不太好办,”王国兴苦笑着摇了摇头,主动放弃刚刚得到的城池,对民心士气地打击会很严重。
“那也是没有办法,”李彦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不能守土保民,这是为将者的耻辱,而今天付出的代价,遭受的耻辱,也只有战场上才能讨回,只要金州之战能够胜利,我们便还有机会。”
“大人说得是,”王国兴脸色沉重地点了点头,正如李彦所说,身为将领,不能开疆拓土,却要放弃城池,主动撤退,这实在是莫大的耻辱。
“让刘文炳去复州,协助骆养性尽快完成复州军民的迁徙,”李彦手上翻着华夏社抄送的情报,突然脸色一变,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末将这就去安排!”王国兴看到李彦的脸色不大好看,担心地问了一句:“大人,是不是朝中又出了什么事情?”
“兵部尚书罢了,”李彦微微叹了口气:“魏进忠……赐名忠贤!”
“辽沈之败,兵部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新任兵部尚书王象乾倒也是谋国老臣,至于这个魏进忠,哦。是魏忠贤,却是何人?”王国兴笑了笑,倒没觉得这两个消息有什么糟糕地,还以为李彦与原来的兵部尚书崔景荣关系比较好,为之感到可惜而已。
“魏忠贤……一个可能坏事的太监,”李彦无奈地摇了摇头。不禁有些抱怨汪文言和李实,怎么就搞不掉这个死太监呢?
当然,他也知道这样的事情远比战场上的真刀真枪来得复杂,也急不得,只好收拢心思,将注意力放到金州面临的局势上来。
虽然手上拥有数万劳力,但陷于物资和时间紧迫,李彦预计无法在建奴大军到来之时,将金州城东西两侧的棱堡建成。
西侧连接海湾地棱堡与金州城相连。只需要建成向北的一面,但因为是棱形结构,也有将近二里长。东侧小型棱堡周长也有一里多。两面总计超过三里,相当于半个金州城。
十一天地时间,挖土碎石,伐木烧砖,一万多人一齐动手,加上天津运来地大量物资,硬生生挖出这三里多的墙基,并建成高四尺,宽三尺地矮墙。
“天津那边储备地水泥、铁料已全部运送到金州。如今只能以现有产量供给,未来这几天,金州能得到的物料会少一些,”马文举曾经是郑书的副手,如今负责金州新城的建造:“也就是说,未来这些天,筑城的进度会放慢。”
“参谋部认为,建奴会在七到十天之内,派出一支军队。抵达金州,”茅元仪忧虑地看了李彦一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