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袁可立摆了摆手:“本官巡抚登莱,却管不到你辽南,镇江之败,怕是王化贞牵涉其中,却与你无干,以孤军当方张之敌,本就是凶多吉少。并非人人都有李大人这般好运,可一战而胜,再而胜。再三胜之,李大人觉得然否?”
“大人明鉴。”李彦躬身说道:“辽南军兵力有限,很难与建奴正面决战,牵制有余,决胜不足。”
“你知道就好,”袁可立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茶水,又道:“然则。镇江既败,复州、金州还能存否?”
李彦微微一愣,旋即大声说道:“请大人放心,金复一线,固若金汤。”
“毛文龙也曾这么说,”袁可立淡淡扫了李彦一眼:“大军孤悬海外,供应紧缺。支援不及。以孤军陷敌手,岂能得胜?”
袁可立不等李彦作答。又道:“熊大人的三方布置之策,你可知道?”
“下官知道!”李彦道。脑海中却飞快地思考着袁可立的立场与军略,想来,他是不支持开辟辽南战场的,他地立场与陶朗先相似,也与熊廷弼最早提出的三方布置之策相似,也就是在登莱置办大军,相机行事而已。
“熊大人经略辽东,本官以及李大人你,作为辽事一方主政,也当全力协助,李大人你以为然否?”袁可立淡淡说道。
“大人明鉴万里!”李彦道。
“本官欲以戚太保之法,在登莱练水陆二营,以防建奴进窥登莱,李大人,你觉得如何?”袁可立又道。
李彦抬头看向袁可立:“大人英明,兵在练,而不在募;在精,而不在多,大人若能在山东练一支强兵,他日辽东战事危急,大人挥戈直指,定能力挽狂澜。”
“哈哈,本官也期待着那一天!”袁可立捋须大笑:“李大人,你在辽南,三战三捷,扬我大明军威,难能可贵,日后孤军立于危地,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本官会让沈将军全力配合的。”
“大人容禀!”李彦差不多已能把握袁可立的性格,不能说很难相处,也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气概,起码言语中是这样的表现,但难免也有些刚愎自用,这一点,却和王化贞、熊廷弼有些类似。
“下官听闻大人曾有言,制朝鲜以出兵西向,下官愿以偏师出朝鲜,收拢逃亡辽民,编练新在东江开辟新的战线。”
“好!”袁可立赞赏地看着李彦:“李大人放心,你若能开镇东江,本官一定会向朝廷,为你请饷。”
“多谢大人!”李彦道。
李彦在登州停留了三日,与袁可立见了三次,他也充分见识到这位新任巡抚的风格,雷厉风行,志向远大。
特别是后面这一点,袁可立不仅打算在登莱编练水陆营四万人,而对李彦在东江、辽南编练新军也积极支持,也给了他“四万”的兵额。
就行政隶属来说,李彦这个辽东道并不归属袁可立管辖,但在辽东战争的特殊情况之下,登莱统筹安排辽南地粮草辎重供应,对辽南的军务拥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李彦搞掉陶朗先,又想与袁可立搞好关系地原因。
袁可立支持李彦在辽南、东江编练四万新军,作为回报,李彦也要支持袁可立在登莱编练水陆营兵四万。
虽然袁可立并没有这样说,甚至连暗示都没有,李彦也不清楚袁可立是不是有这样的意思,但官场之上,你来我往,李彦也不会妄作小人。
袁可立对辽南地支持出乎李彦的意料之外,虽然他的立场,仍然要看朝廷的旨意,不过这种姿态,却足以让李彦放心。
当李彦还留在登莱的时候,在袁可立的催促下,原本被陶朗先截留地一部分物资,已经开始装船,准备运往辽南,这让李彦能够确信,袁可立与陶朗先的截然不同之处,袁可立确实想做一些事情。
有了袁可立的配合,哪怕是登莱输送的粮草只有额定数量地一半。也将大大缓解辽南的经济压力。
接下去的两天,李彦继续留在登州与沈有容商议水营地编练,由于此前沈有容过份慷慨,将登莱水营全数借给李彦使唤,如今袁可立要重建水营,这部分兵力双方必须重新协调。
随着辽南、东江两处防线地逐步形成,辽南水营的使命已经发生改变,大规模地军队与物资的调动不再成为常态,李彦也希望辽南地水营进行重整,而且这个过程已经开始。
由于后金根本没有海上的力量。倒是在常常借着辽东地河水进行军事调动,所以李彦打算将辽南规模庞大的水营缩减为两个部分,一是筹备中的护航舰队。未来将成为大洋舰队,其目标将是广袤地海洋。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以内河、近海作战为主的近海舰队。其假想敌就是建奴地内河运输,以及协同作战。由于建奴的重心在辽沈一线,也就是辽河、三岔河一带,所以李彦打算将这支舰队设在长生岛,以长生岛水营为班底,打造一支近海、内河作战为特征的舰队。
“登莱水营。是不是也以近海、内河为作战领域?”李彦看了看沈有容,这位总兵大人也确实想练兵,不过他可没袁可立那么乐观,沈有容几起几落,知道有时候想要做出一点事情来,并不容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