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建奴也相信一旦辽西危机。明廷一定会下令辽南军出击牵制。显然向西的效果要比向东来的更加直接。
“参谋部认为。建奴在西线将集结至少一百五十个牛录。也就是四到五万战兵。如果辽南进行全面动员。加上登莱的配合。复辽军可以出动三营主力。一万战兵。最多再从东线抽调一个营。也就是四个营。一万四千战兵。”
“不考虑辽西广宁军。我复辽军将以最多一万四千战兵。对建奴四万五千战兵。以一对三。且更加接近建奴的内线。参谋推演的结果显示。我军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茅元仪指着的图侃侃而谈。每一位参加议事的高级官员与将领手上。都有一份参谋部对战情与几种作战方案的详尽分析。
“西线作战。对我复辽军相当不利!”茅元仪作出总结。
刘文炳嘿嘿笑道:“参谋部就不考虑十二万广宁军了?”
茅元仪微微一笑。知道刘文炳说的是反话。不过他还是解释道:“辽南与广宁相隔数百里。只能呼应牵制。很难协同作战。何况。建奴与广宁军都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
茅元仪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是明白。建奴掌握着机动优势。他们当然不会给复辽军与广宁军聚拢的机会。一旦复辽军离开金州、复州的高大城墙。建奴一定会聚拢大军。在途中截击。到时候广宁军能不能救援。或者有没有这个能力救援。都是很大的问题。
至于广宁军。参谋部认为他们能坚持的时间很短。或许当复辽军还没到盖州的时候。广宁军已经溃败了。
倒不是参谋部过份低估广宁军的实力。正如辽沈之战中。川浙联军救援沈阳。没想到沈阳转日就被占领。结果自己却被围困在浑河。
如今的形势也和那个时候差不多。复辽军要是傻乎乎向西出击。去增援广宁。很可能重蹈浑河之战的覆辙。毕竟。金州与广宁之间的距离。要比辽阳与沈阳之间。远上许多。
“如果我们不出击。建奴一定会攻破广宁防线。然后再掉头南下。全力攻掠辽南。”复州营守备营官郭振明皱着眉头说道。
茅元仪点了点头:“除非王化贞能够改变策略。据城死守。不然广宁防线的结局只会有一个。”
“参谋部的应战方略。就是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既然救不了辽西。那就在东线进行一次大的行动。”茅元仪在镇江堡、义州附近划了一个大圈。
“建奴在东线。总计不过二十到三十牛录。就算最终动员。也最多有四十个牛录。而且还不都是披甲兵;而东江军已有三个营。兵力上并不居于劣势。即便是镇江营刚刚组建。总体战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元仪指着的图。详细比较了东线双方的兵力对比。
“参谋部拟订的计划。就是不管西线。从辽南抽调两到三个营。与东江的三个营协同作战。在东线展开一次总兵力达到数万的大型会战。”
茅元仪简单道出东线作战方案的要点:“东线会战。我辽南、东江动用六营主力。包括最为精锐的灭虏、破虏、选锋三营。由于近海与江面封冻。水营难以发挥作用。但与建奴三十到四十牛录的总兵力相比。还是占有一定优势。”
“东线作战。可以依靠朝鲜及安、介基的的供给。在后勤补给方面。与建奴相比。并无明显劣势。加上建奴此战的重心始终在辽西。参谋部推演的结果显示。我军可以在东线。尽可能杀伤建奴的这三十牛录。力争重现二次金州之战的胜果。”茅元仪大声说道。
众官员与将领闻言都是精神一振。第二次金州之战。复辽军取的斩首三千多、俘虏三千多的大胜。要是这次能取的同样的战绩。特别还是在野战中取的。其意义将要比金州之战还要重大。
不过考虑到建奴都是骑兵。而且熟悉的形。用步兵与之对抗。不容易打出歼灭战。要获的这样的战果。倒也并不容易。这就需要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此次作战。还有第二个目的。就是在东线建立镇江堡、义州防线。从对辽阳、建州的威胁来说。东江也要比辽南更直接。衙署今后的计划。也是稳固金复根据的。在辽南发展生产。军事重心适当东移。此次东江作战。将成为这一战略改变的开始。”李彦看了看大家。说出这次作战更为深远的目标。
金州半岛深入大海。与辽阳相距千里。这也是建奴在金、复连遭挫败。也没有急于发动大军南下的原因之一。复辽军屯兵辽南。有利于防守的同时。也不利于出击牵制。对建奴的核心的区难以形成直接的威胁。
镇江堡、义州面对的凤凰城、宽甸一带。虽然也不是建奴的核心的区。不过距离辽阳、宽甸的距离却要近很多。若是占领了凤凰城。等于是辽沈的门户大开。越过宽甸。则能够进入建奴的老巢建州。直接威胁要大的多。
何况东江可以利用朝鲜进行内线补给。也同样便利。
建奴一旦在西线开战。便伺机执行东线作战的方案。在此之前已经由参谋部多次讨论完善。在的知建奴进行动员以后。参谋部根据最新的情报。对已有方案进行了修订与推演。并很快拿出了新的方案。参谋部将这份新的作战计划命名为“东江计划”。
虽然执行东江计划。就不能与建奴主力展开决战。不过复辽军的将领都知道审时度势。在复辽军这个体系中。也不会有为了功名而投机的存在空间。全都表示支持“东江计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