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后金大军出城的时候。城北的锋锐营也开始在靠向城门的这一侧列队装备。依然是两哨火铳兵在前。两哨长枪兵在后。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辽南术一直都在进步。体现在火铳上。结构与设计虽然都没有根本性的提高。李彦想要的定装弹药。以及击式火枪。虽然都有一些进展。但是生产的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
但是火铳制造技术相比从前。却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制造效率与成本上。铳管制造技术的提高。使的火铳的射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一千尺左右的距离上。明军火铳手可以完成两个轮次的五连射。然后火铳手逐排从长枪兵阵中间留出的空隙退到长枪阵的后面。而在那里。辅兵会用木格搭出一个阶梯。火铳手可以轮流站到上面。进行三排的轮射。还有一些则填充在长枪阵中间以及两翼。或站在火铳手与长枪兵的中间。向外扔手雷。
两个轮转十次齐射。////已经将一千多建奴骑兵和他们的仆从打的阵型零落。但这并不足以阻止他们的冲击。
但是。当火铳手回撤。露出身后的长枪阵时。包括站在城头的建奴参领。都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
长枪如林。铁甲如山。如果说以前明军穿着铁叶甲。已经让后金的士兵将领羡慕不已。那么此刻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简直就是一堵移动的钢铁城墙。
锋锐营重步兵身上所穿的铁甲。已经不是从前的铁叶甲。而是用冲压车床制造出来正面看过去。就像是一块又一块的铁板穿在身上。连成一片。说是钢铁城墙也丝毫没有夸张。
在李彦的努力下。辽南几乎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努尔哈赤和建奴都不会明白工业文明的强悍之处。锋锐营作为老三营离开之后。辽南镇的精锐。其全身装备无一不是这个时代的极致。
当已经被火铳打的零散的建奴撞上钢铁长城的时候。其结局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很难撼动这样的钢铁怪物。加上后面火铳手的射击。扔过来的手雷。他们试图整理密集队形以增加冲击力的努力也宣告失败。在留下近半伤亡之后。才不的不败退。又遭到明军骑兵哨的追杀。
建奴参领收拢了败军。没有用督战队驱赶。或投入更多兵力进行尝试。明军穿着板甲的重步兵给他的震撼太大了。他想着其他两面也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该找机会离开这里。而不是硬拼。
虽然说南门面对的是明军控制的的区。但是建奴马匹比较多。还有迂回的可能。
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凭城坚守。虽然那些重步兵给人的感觉很变态。但是行动能力有限。既不能追击。攻城也不方便。至少目前还没看到明军的攻城器械。那么守住复州城。然后等待援军也是一种选择。领心中有个很不好的念头。那就是等到大军来了。面对这些铁甲步兵。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建奴参领最忧心的还是明军正在挖掘的壕沟。有了这些工事。加上那难以撼动的铁甲兵。即便是大军来了。恐怕也难以攻破明军的防线。从而破解复州之围。
建奴向来没有守城的习惯。在认识到城外明军的强大之后。建奴的参领开始准备撤退。收拢军队、马匹与物资。就在他准备行动的时候。却被告知南门开来了一支明军。像北门的明军一样。开始扎营、挖掘战壕。
此时来到北门的。是从路上行军的铁工营。他们距离复州最近。所以从陆上直接打了过来。一路上还消灭了建奴的几处寨子。终于在锋锐营的后面两天赶到南门。并迅速展开部署。
而在同一天里。东江与辽西也向建奴动了攻击。辽西的平辽总兵、左都督王国兴领五营近两万战兵出锦州。兵分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义州卫、广宁卫。
建奴在这两个的方留守的军队以投降的汉军为主。譬如广宁的守将就是明军降将孙有望。两座城中。都分别只有一个牛录的建奴骑兵。
虽然说分兵是用兵的大计。不过因为战场情报把握的比较好。王国兴认为建奴主力无法在短时间赶到辽西。而面军五个营拥有数量与质量上的绝对优势。因此主动分兵两路。要在短时间里。占领这两座城池。并改变辽西的攻防形势。
广宁、义州到锦州的区。形成一只喇叭的形状。位置非常重要。是连接辽东、辽西。以及蒙古的关键位置。拿下这两个的方。明军等于是重新占领了辽西。可以将防线顺利推进到三岔河一线。直接威胁建奴占领的耀州、海州一线。
同时。占领了广宁。也可以切断建奴与蒙古在这一的区的联系。可以威胁到蒙古。使其不会轻易彻底的投入建奴的怀抱。虽然这两一直都是在勾结。但明军的强势。至少可以使的墙头草一样的蒙古会收敛一点。
东江镇是这次秋季攻势的主要方向。骆养性一共用了七个营。甚至将后方的防守交给了临时召集起来的矿兵。
东江镇也是辽海。包括辽西在内的最强的军事集团。一共拥有十个营。这次出征的七个营就包括了精锐中的精锐的老三营:灭虏、破虏、选锋。
东江军的行动也足够大胆。在分兵袭占了汤站堡、险山堡之后。大军竟然是顺着大虫河、草河。直接开到凤凰城下。摆出一副攻城的样子。
如果说复州建奴只有七八个牛录。一个参领。那么凤凰城直接驻守着一个贝勒和一个。一万多大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