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也未必,”茅元仪笑了笑,却止住不语。
李彦的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沉下去,旋即又笑了起来:“辽东的战事,不是短时间能解决,即便是军事上获得了胜利,重建也需要时间,我想辽海的方式对辽东来说,甚至对大明来说,都是最好的,这些年,虽然只有辽海发展得最好,但是关内的厂矿开发,也是逐渐兴起,我想不管将来由谁管理辽东,都无法扭转这个趋势。”
茅元仪点了点头,却暗暗叹了口气,作为辽海的高级官员,最核心的成员之一,茅元仪自然知道朝中如今的形势并不稳定,阉党权势熏天,东林党虽然身居要职,但是缺乏有效的执政思路,以及斗争手段,既不能挽国事于危急之中;也不能制止阉党的倒行逆施,眼看得形势越来越不好。
李彦同样感到一种危机,虽然说孙承宗、李彦、王国兴的组合,扭转了辽东战场的局势,但是他和孙承宗一样,这些年来一直遭到阉党的不断攻击,相对来说,辽海距离关内远,李彦又将辽海经营得铁桶一般,加上孙承宗的翼护,以及赫赫战功,地位还算稳固,孙承宗的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这位以大学士身份督师山海的东林砥柱,也曾直接得罪过魏忠贤,撵走了宫里派来的太监监军,所以遭到了猛烈攻击。
至于来辽南的那两个太监监军,一个被郭振明给关了起来,一个在前往东江的海上,给刘文炳派人伪装成海盗,给杀掉扔进海里喂鱼去了,辽海的排外性,已经达到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一方面辽海在教育、舆论上一直强调辽海人的理想,通过几份挂了朝鲜名头的报刊,李彦事实上已经将启蒙的思想撒播在辽海大地,潜移默化,辽海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辽海的核心层来说,如今他们的利益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复辽军中一批来自京城的勋贵,他们的家族现在差不多都在辽海做生意,或者是和华夏做生意,从而紧紧绑在辽海这架战车上。
当然,这种利益的一致,以及理念的一致,也是在当前情况下才算牢靠,李彦有的时候也在想,如果能够解决辽东的问题,那么之后的道路又应该如何走,如何让辽海这一套做法,在大明顺利推行。
如今的大明,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早就是积弊丛生,在李彦看来,矛盾最为尖锐的无非是两点,一是官场**,一是土地兼并,偏偏这两者都难以用寻常的办法解决,官场**与土地兼并,两者甚至又形成官绅勾结,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轻易碰不得。
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有两个可能,其一是朱由校能够支持自己,就像秦穆公支持商鞅,以及宋神宗早期支持王安石一样,支持他来推行变法,来一场从上到下的变革。不过以李彦的资历,以明朝的政治状况,这样的可能很小很小。
其次就是发动一场政变,通过政变掌握国家的政权,然后再来推行变革,这是一条激烈的变革之路,李彦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也怀疑到了关键时候,复辽军以及现在的辽海百姓,还会有多少人坚定不移地支持他。
李彦现在还不想去尝试,他希望前一种可能能够发生,而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尽一切可能,让辽海这个利益集团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李彦让茅元仪准备一下,打算在次日的议事会大会上,公开秋季攻势的最新战报,并向议事会报告辽海两镇未来的战略构想,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让大家更深入地参与到辽海政权中来,也在军队与议事会之间,形成某种联络。
有一件事李彦很清楚,那就是曾经拥有的东西,人们都不会愿意失去,辽海议事会今日掌握了议政、选举、立法甚至决策的权利,那么将来,他们肯定是不会愿意失去的。
当天晚上,辽海督军署就收到了复州传来的好消息,这对于李彦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九六回 营造舆论
守卫复州城的建奴参领试图趁着铁工营立足未稳。进行一次冲击。他的努力最终以失败而结束。铁工营凶猛的火力与选锋营相比。也毫不逊色。其重装步兵更加重型化。甚至还有一支重装骑兵。
要不是刚刚赶到。确实立足未稳。铁工营的反击甚至可能一举打破复州城的东门。从而轻松占领这座城墙并不算高大的城池。
即便如此。东西两门的两次战斗。让城里的建奴彻底绝了突围的心思。老老实实龟缩在城里。想要依城坚守。
明军此次发动秋季攻势。其目标比往常历次战事都要更大。当然。要是和王化贞六万大军复辽说相比。或许算不了什么。不过王化贞的那个目标。简直就是学笑话。而复辽军却有详细的作战计划。
具体到辽南五营。攻取复州是必须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辽南军还想将建奴主力吸引过来。然后在有利地形、有利的时机来一次战略性的决战。而前期对复州城采取的是围而不打。围城打援的策略。所以让建奴损兵折将以后。继续退回到城里。这是最符合明军计划的办法。
至于这两次短促。但是却很激烈。战果也不小的战事。在李彦的授意下。立刻通过报刊印刷物在辽南传开。
在辽海。报刊已经成为街。《华夏商报》、《朝鲜通讯》这两份影响很大的报纸。在辽海都有销售。此外还有官府色彩很浓厚的《辽海时报》。以及更偏向于商业的《四海商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