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会的这些临时议员。平常同辽南的关系都是比较密切的。不仅知道辽南在于建奴的作战中。并不落于下风。更是接受过邀请。到讲武学院看过阅兵。包括此前很少有表现机会的重装步兵、重装骑兵。都是在校场上演练过。
与传统的铁片甲、鱼鳞甲、锁子甲相比。板甲在外形上给人的冲击力是巨大的。穿着板甲的重装步兵站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好像是无数钢板组成的钢铁城墙。看到这样的军队。无疑都会充满必胜的信心。
大多数议员都相信。明军三路出击。应该是有胜无败。而这一次。应该能够从建奴手中。占领更大的地盘。
正如李彦所说的那样。辽东土地广袤。物产资源丰富。而辽南这么狭小的地方。就建了很多工厂。生产制造的商品销往五湖四海。但是辽南的发展。也差不多快要饱和了。主是资源缺乏。空间有限。
如果复辽军能够占领更多的地盘。辽南这些工厂、商社。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辽东有很多矿产资源。可以开矿场。办工厂。意味着更多发展的机会。
而李彦也说得直白。未来复辽军占领的地方。也将由议事会和政务院管理。也就是说复辽军占领的地盘越大。议事会的权力范围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复辽军和议事会的利益是一体的。
在议事会以及辽海地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就是原来的辽民。为辽海所收拢。虽然迎来新生。但依然向往回到故土。重建家园。
另外一种就是关内来的。包括李彦他们。也包括宽松积极的商贸政策所吸引来的商人。随着军管逐渐取消。工商业更多是引入商业资本。后者在辽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成为必须要团结的对象。(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九七回 京城形势
天启四年十月。辽东三路大军大举发起攻势。这是萨尔浒之战以后。许多年都不曾有过的事情。
战事发起之处。有关的战报送到朝中。朝野一片哗然。有人为之欢呼雀跃。认为这是扬我国威的一件事情。
辽东战事糜烂至今。屡战屡败。虽然这些年在防守上做的不错。没有再继续丧师失的。但强大的大明帝国。面对区区建奴。竟然是数年无功。有人愤懑。对于此战也抱有热烈的期望。
市井之中。支持者多。都盼着这次战事能够赢的胜利。虽然这几年都是防守。但在积弱已久的辽东战场。防守成功也可以算作大捷。这样说来。辽东这些年也确实取的了不少大捷。
人们最津津乐道。包括镇守辽东的几位大人和将军。其中最显赫的无疑是以大学士、兵部尚书衔坐镇山海关。统领蓟辽、天津、登莱军务的孙承宗。
自从孙承宗出关坐镇。辽东一改熊廷弼、袁应泰、王化贞时期的颓败。数次挫败建奴。虽未能复辽。但对于连败的大明来说。已经殊为难的。
在民间。孙承宗现在的名望。差不多达到当年力挽狂澜的于谦于少保的程度。
其次就是镇守辽西的平辽总兵官。左都督王国兴。王国兴镇守辽西之后。裁汰冗兵。辽西的战局。并且打造了一支精干的强兵。几次防御作战的成功。都有他的功劳。
相对来说。坐镇辽海的李彦以及辽南、东江的将领。民间的消息就不是太多。这也是李彦刻意追求的结果。他不想太过引人注目。
即便是孙承宗、王国兴等人的名望。也仅仅是局限在民间。之所以有这样的名望。那还是华夏社着力宣传的结果。
在朝中。因为党争。对于孙承宗的攻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当年。熊廷弼第一次经略辽东的时候。也曾经将防守做的很好。但却因为建奴的几次骚扰。而遭到不断弹劾。最终去职。才有了袁应泰的殉职。以及辽沈大败。
当然。熊廷弼在应对建奴骚扰。以及的方守御的组织上。也未能做的尽善尽美。特别是对国库的消耗方面。让朝廷始终难以安心。
相比于熊廷弼。孙承宗和王国兴的组合。无疑表现的更加出色。但是。这并不能够让他们免于被攻击弹劾。
魏忠贤一直都知道朱由校的心中。能够的到他宠信的。除了客氏以及他自己。一些内官以为。还包括三个人。而这三个人如今都在辽东。
这三个人就是最早任锦衣卫千户时保护皇太子以及朱由校的骆养性。还有同朱由校志投的李彦。以及后来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
在这三个人当中。李彦与骆养性一去辽东数年。远隔重洋。虽然辽东事重。他们的消息经常随战报出现在朱由校面前。毕竟长久不见。而且他们的位置。也很难影响中枢的决策。久而久之。魏忠贤也就不怎么将二人视作威胁。至少是在当前。还不算主要的威胁。
孙承宗则不同。孙承宗是大学士。兵部尚书。位高权重。对中枢的影响毋庸置疑。而且他常驻山海关。手握重兵。回转京城。也不过是数天的时间。所以魏忠贤一直很忌讳孙承宗。攻击弹劾。未曾断过。
此前。阉党不断攻击孙承宗“暮气”。就和当年有人攻击熊廷弼固守一样。认为孙承宗不思进取。不能复辽。
与熊廷弼当年面对的情况不同。当初朝野间的争论。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政策上的纷争。有些公允之言。发展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成为“为争而争”。全然成了党争的战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