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色国际特工_张晓宏/许文龙【完结】(60)

  由于第二期学员知识水平高,又多数为中共党员,军事情报学校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除了学校必开的政治、军事爆破、军事化学、游击战术、秘密工作法外,还着重对第二期学员进行“自制炸药”、“速燃法”、“反跟踪术”等科目的训练。

  缪勒尔发现纪守先知识渊博,并且颇有语言天分(已掌握俄、英、日语),是个难得的情报人员,便多次和他交谈,希望他能成长为一名高级别的情报人才。

  1934年2月刚过,缪勒尔便将纪守先找到自己那间温暖的办公室里促膝谈心。

  “万尼,你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能谈一谈对情报工作的看法吗?”缪勒尔问。

  “校长同志,我认为情报工作是我们革命斗争的一种手段,但它不是唯一手段,只能运用情报的特殊手段来服务于革命斗争。”

  “好极了。”缪勒尔赞同道:“你的认识上升了一个高度。我有个想法,像你这样的人才,我希望你能留在苏联为红军服务。”

  “可我是个中国人,”纪守先说,“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我要回去战斗!”

  缪勒尔似乎被感动了,他点了点头,“我能理解你,因为你是个真正的爱国者!”

  三个月过后,纪守先告诉黄振先训练要结束了。

  黄振先笑着对纪守先说:“这学得也太快了,就好像北京的烤鸭,为了养得肥肥的,硬往你嘴里塞了一大堆吃的,也不管你消不消化。”

  纪守先也笑了,“老黄,你别说,你形容的还真恰当。有点意思嘛!”

  “啧,老纪!”赵国文突然神秘地问道:“校长三番五次地找你,是不是交给我们重要任务了?”

  “反正回国以后你就什么都知道了。”纪守先没有回答赵国文的提问。

  “咱们是一伙的,你还保什么密。”赵国文有些不高兴,推门走了出去。

  纪守先望着赵国文远去的背影,思考到:老赵是个好同志,开朗、热情、有干劲。可就是有时情绪化,这对于秘密工作是很危险的。今后要帮助他克服这个毛病。

  回国的前一天,军情学校总监杜曼宁少将来到学校,将纪守先叫到了办公室。

  杜曼宁严肃地对纪守先说:“这次你和瓦夏、舒拉回国后,负责满洲地区的对日情况工作,重点放在对日后方基地的骚扰、破坏上。”

  纪守先问:“我的领导人是谁?”

  杜曼宁说:“你的领导人叫A.鲍威尔,住在上海。你务必于7月23日下午3时,左手持《大美晚报》在上海公共租界南京路入口巴拉斯咖啡馆和此人接头。到时有个自称密斯特李的外国人和你说话,他就是鲍维尔。”

  纪守先问:“如果没接上头怎么办?”

  杜曼宁说:“如当天联络不上,可于8月3日、8月13等每逢‘3’日再去该地接头。”说完他掏出一叠美元交给他,“这是经费,一个月只有40美元的开销,注意节省。”

  纪守先接过美元,“请将军同志放心,我们一定会胜利完成任务!”

  杜曼宁握了握纪守先的手:“你们经符拉迪沃斯托克由陆路返回满洲,祝你好运!”

  3月,纪守先三人准备启程归国,缪勒尔、米哈依尔特意用学校的大轿车将他们送到莫斯科的火车站。

  在候车室里,缪勒尔和他们一一握手告别。大家相互喊着口号“努力”,然后在依依不舍中分手。在回学校的途中,缪勒尔突然问米哈依尔,“你说,在万尼的身上,是中国人的性格多一些呢?还是共产主义战士的性格多一些?”

  米哈依尔思索了一阵子说:“好像是中国人的性格多一些。”

  “是的,”缪勒尔说道:“万尼首先是个爱国者,其次才是个共产党人。”

  回到学校的办公室,缪勒尔仿佛仍在琢磨纪守先,他不住地自言自语:“万尼……万尼。”

  站在一旁的米哈依尔不禁有些吃惊,他发现他的上司已经对这个中国人着迷了。

  “校长同志,吃午饭的时间到了。”米哈依尔说。

  缪勒尔突然问道:“第二期学员是谁推荐的?这个人是不是国际情报组织中的人?”

  米哈依尔答道:“是哈尔滨国际情报组织负责人杨树田介绍来的。”

  “杨树田!”缪勒尔问道,“他为什么不来莫斯科受训。要知道这对于他是非常重要的。”

  “校长同志,据悉,他们已在赶往莫斯科的路上”,米哈依尔说道:“不久,您就会见到这位卓越的中国情报战士。”

  “我很想见到此人。”缪勒尔严肃地说道。

  与此同时,中苏边境苏联一侧奥特波尔的山路上,正艰难跋涉着三名中国人。

  为首的是位身材不高,但却很结实的男人。他身穿皮衣,头戴貂皮帽,显得十分干练。他便是国际情报组织哈尔滨负责人杨奠坤(杨树田)。紧随他身后两名情报组织成员,身材略高一些、穿狗皮大衣的名叫张逸仙。

  踏着厚厚的积雪,三人来到一处苏联边防军的哨所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