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行_六军【完结】(650)

  听杨华说要给于忆一千骑兵,军中诸将都面带羡慕。而于忆则欢喜得几乎要笑出声来,可是,杨华接下去地话却让他笑不出来了。

  杨华:“银川军编成之后。立即开拔去河套。把那里地牧场都给我拿到手。于忆。你以后就带着这一万人把我地牧场守好。注意监视漠北地蒙古人。”

  “原来是要我去戍边啊。这简直就是流放。”于忆有些不满了。

  “怎么。你不想去。不去我就换人。免去于忆银川军统制一职。调天武军去做都头。梁云龙。你去做银川军地统制吧。”杨华随口说:“你是马贩子。那地方应该熟悉吧?”

  “都头……”于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地耳朵。从一个统制官到都头。其间地差别何止千里。

  梁云龙苦笑:“末将是骑兵军官。没带过大兵团。再说。银川军那群渣滓。除了于将军。没人镇得住。”

  “是啊。是啊。”李鹞子气冲冲地站起来:“梁云龙是我地得力干将。游奕军离不开他。别想从我这里挖人!”

  “我……还是我来干吧。”于忆无奈地说。

  “哼,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还同我讨价还价了?”杨华哼了一声:“给你半年时间,秋后,我要看到大量的战马。”

  “这才安置了一万人,俘虏军可有十万。

  ”赵行德斟酌着语气说:“且,现在我军又在银川抓了七万守军,这么多人如何安排,大人还请示下。”

  杨华一拍脑袋:“我倒忘了还多出七万人来。这样,所有地人都解散,解送回原籍,编入地方厢军。”西夏亦军亦民,有点北宋乡军的意思。与其让这么多人呆在银川,还不如都放回去。一来春耕就要到了,地里还需要劳动力,二来也免得他们再生事端。反正这些家伙也都抢够了,应该有心回家过年去了:“高昌那里拨些银子下去,行德,你亲自负责遣散军队。”

  “是。”赵二人同时点头。

  “好了,我现在说说夏过并入我大宋之后,行政区如何划分。”杨华也不同大家商量,直接说:“夏国的左右厢自然不能保留,左厢作为夏地的产量区和产马地,**出来作为一路。名字就叫宁夏路好了。”

  北宋地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军、县五级,其中路相当与现代的省,府、州、军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夏地实在太大了,有必要划成两路,以便于管理。

  “宁夏,好名字。”关群击节道:“有我河东军镇守,夏

  。”

  众人也都纷纷说这名字取得好。

  杨华接着说:“至于夏地的甘、凉、沙等河西走廊地带,加上六盘山、西安州,我打算合在一起,并为一路,名字就叫甘肃路吧。”

  关群笑道:“主公,沙、甘两州可还在党项人手中呀。”

  杨华轻蔑地说:“就那三万人,我还不放在心上,也没时间去收拾他们。我河东大军即日将南下关中。到时候,就调刘琦他们去经略甘肃路好了。席贡他们也太无能了,居然拿张浚一点办法没有,他们不行,我亲自去。

  ”

  一说起关中战事,众人心中都有些不快。同河东军在宁夏高歌猛进不同,关中现在还一片烂,吴敏他们被张浚吃得死死的,被分割成华县和陕北两大块,互不呼应,进退失据。

  大家商量了半天将来如何管理宁夏,却将李乾顺给忘记了。

  实际上李乾顺虽然答应无条件投降,可现在还缩在皇宫里。

  在河东军诸将看来,他已经被重重包围,缺衣少食,手头只有七千毫无战斗力毫无斗志的侍卫,已经不能影响大局了。

  良久,赵行德这才提醒杨华是不是该接受李乾顺地投降了,并且对李家宗室也要做出适当的安排。

  杨华想了想,因为他对这个时代地政治还不是很了解,难得用商量的语气对赵行德和关群说:“行德、关群,我是这样想地。在接受李乾顺的投降之后,去掉他皇帝地称号,贬为河间王。把他和宗室贵族内迁太原,就地看管。”

  “本应如此。”关群点头。

  “大人吊民伐罪,党项本为我大宋藩属,早就该去除皇帝称号了。大人承天意,顺民心,想那李乾顺也是心悦诚服吧。”关群也同意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他跪在杨华身前,用激奋的语气说道:“大人为我大宋开疆拓土,立旷世未有之大功。宁夏自唐末割据,迄今已一百多载,今日终于回归我朝,全仰仗大人一己之力。大人一心为公,淡泊名利,至今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节度使,即不是宰相也不入枢秘,朝廷如此对待功臣,岂不让忠义之士心寒。请大人启奏皇帝陛下,进夏王之位。”

  说到这里,赵行德双目泪流:“一想到朝廷如此对待大人属下……属下就心如寸割,夜不能寐啊!”

  听他这么说,众人慌忙跪在地上,大声说:“请大人进夏王之位。”

  杨华傻了眼,良久才道:“你们……你们这是在逼我呀。我只不过是想为国家,为民族多做一些事,个人的名利却不怎么放在心上。若被封王,传了出去,天下人该怎么看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