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陶谦身后一人见自家主公在那里很尴尬,急忙出来道:“众位,看来这是一场误会!想必刚才黄将军正在和颜良文丑二位将军切磋武艺,看来现在大家也累了,我看不如先回洛阳休息一下如何?”
众人朝着这个声音看去,此人正是陶谦手下治中——王朗。
——————————————————————
期待黄忠战典韦的朋友们要失望了。馋虫要进行下一段剧情了,所以这场大战只好押后。
回头看看。本书也上传了两个月了,两个月,三十五万字,平均每月十七万多字,应该算是不少的了,馋虫自我感觉,虽然比不上那些大神,不过在业余写手里算是快的了。感谢这段时间一直支持,关心馋虫的书友,也感谢那些不断给馋虫提意见和建议的书友。希望各位继续支持馋虫,馋虫会努力加油,写得更好!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哪位大大还有推荐,给几张吧!
第一三零章 张德言戏袁本初
王朗,字景兴,徐州东海郯县人,王朗的老师是太尉杨赐,而王朗也因为有才华被举为孝廉。这次讨伐董卓,王朗便在陶谦军中效力,陶谦知道王朗的才华,便让他在军中当了治中。
这个王朗很有才气,而且,王朗这人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在王朗看来,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匹夫之能,而且王朗这个人也确实很有辩才,所以,一般的事情,王朗都来个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靠着自己那两片嘴皮子解决问题。
袁绍一看王朗出来了,心说这个王朗怎么来了,这家伙太烦人了,跟自己手下陈琳倒是绝配,两个人骂人不带半个脏字,区别是这王朗用的是嘴,自己手下陈琳用的是笔。而且现在的袁绍也不想跟张德发生什么冲突,王朗出来,正好给袁绍个台阶。
此时,颜良文丑回到袁绍身边,将刚才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袁绍一听张德朝船上运东西,急忙朝远处观看,见十几条大船已经启航了。
“张大人,那些船可是你的?”袁绍问道。
“不错,正是我的!”张德心说,反正你都看见了,我也就不隐瞒了。
“张大人,船上都装的些什么啊?”袁绍又问。
“呵呵,不过是些俗物罢了!”张德答道。
俗物?此时袁绍哪里会相信张德的话,袁绍认为,张德连夜搬运这些东西,而且又是从洛阳方向运来的,一定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难不成张德在洛阳城中有什么收获?应该不会啊,洛阳城值钱的东西都被董卓搜刮走了啊!于是袁绍又问道:“不知道是何俗物?据我所知,洛阳城内已经被董卓搜刮一空,不知道张大人哪里来的俗物?”
张德老早就想好了说辞,道:“不过是家父生前所留之物罢了,袁大人难道也有兴趣?”
张德一句话,立刻把袁绍堵在那里了。袁绍是谁,“四世三公”,家世显赫,而要是船上装的都是张让之物,就算白给袁绍,袁绍都不赖要!宦官的遗物,袁绍就算是看一眼,都嫌脏了自己的眼睛,而且袁绍知道张德说的十有八九是假话,但是去搜张让的遗物,袁绍还真丢不起这个人!于是袁绍冷哼一声,掉头就走。
这边,张德看了看袁绍的背影,暗自一笑,正巧典韦也回归本阵,张德急忙喊住典韦,道:“这位将军可是典韦典将军?”
包括典韦在内,大家都一愣,典韦不过是张邈手下司马赵宠的一个侍卫,名声不显,刚才在两军阵前也没有报名通姓,怎么张德知道典韦!
典韦愣了一下,答道:“不错,在下正是典韦,不知道张大人是如何得知在下的?”
张德心说,自己猜的没错,这人果然是典韦,不过自己总不能告诉典韦自己是看了三国猜的吧,于是张德高深一笑,道:“在下对天象命理之术略有研究,呵呵!”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张德可不是一般人,别忘了他还是那个求雨的张神仙,不是说神仙能够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年么,看来张德果真有这个本事!
……
长安城。
董卓已经安定下来,毕竟仗着函谷关天险,董卓并不惧怕关东诸侯。
但是,一件事情却一直围绕在董卓心头,那就是派谁去镇守函谷关。
看看自己手下之人,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都是领兵大将,派去守函谷关有些大材小用,吕布的并州人马被董卓安排在了长安,保卫长安的安全,董卓舍不得他们离开,李蒙王方等人虽然是自己手下老人了,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董卓还真不敢把函谷关交给他们,本来最合适的人选徐荣,却被自己派去断后,结果兵败,至今下落不明。(张德并没有把自己生擒徐荣的消息散播出去)
最后,董卓还是决定问问自己的女婿李儒该怎么办。这李儒还真是董卓肚子里的蛔虫,一听董卓问自己,急忙答道:“父亲大人,我看这函谷关守将,非姐夫莫属!”
李儒口中的“姐夫”,便是现在的汉中太守牛辅。牛辅和李儒都是董卓的女婿。以前说过,牛辅这人做事小心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他去受函谷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