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悍皇_天青江木寒【完结】(116)

  第六十三章 建宁远城

  大明、泰昌元年元月一日(公元1621年)。

  我来到这个大明朝的世界里当了泰昌帝朱常洛已经几个月了,今天是大明新年。

  举国欢腾,在度过了大旱之年后,在当今皇上泰昌帝和众大臣的决策下,绝大部分百姓都安全的度过了这个冬天,冬天都过了春天还会晚吗?

  在年关到之前,皇上大赦天下,死刑可免,活刑减半,轻罪释放。在一片的歌颂贤德声中来到了泰昌元年。

  京城、皇宫、金銮殿。

  泰昌帝朱常洛今天在金銮殿上是大宴群臣。

  群臣以当今首辅大人叶向高为首,都在下面高兴的接受着泰昌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封赏。王天涯也知道要想下面的人好好的给自己办事,就得给他们甜头,虽然现在是封建社会,是遵从儒家的忠君思想,但是只知道叫人办事,不给封赏谁都不会专心办事的。

  御史左光斗进内阁,替代方从哲内阁大臣。

  九门提督牟彬

  锦衣卫指挥使袁斌

  东厂厂督,兵部给事杨涟

  户部尚书赵南星

  吏部尚书张维贤

  等,只要是在这两个月为我,办事的人,在这次的群宴上是都得到了提升和封赏。

  最后我还把史可法放到了兵部,做为一名兵部给事。

  辽东孙承宗也回来了。看到孙承宗在这两个月里。头发就发白了很多,看来辽东的事务是太忙了,群臣都是纷纷站起向孙承宗致礼。

  我看到孙承宗后也是非常的高兴。说道:

  “孙爱卿,这辽东的事务可是很忙吗?朕今天把你传回来。是不是很意外。”

  孙承宗马上说道:

  “皇上,您给微臣推荐的袁崇焕实在是个人才,现在把辽东的事务都打理的很好,并且还有个大胆的想法,希望微臣能在这次群宴上提出。”

  我笑了笑。我知道这个袁崇焕要想干什么,但是还得问下道:

  “那孙爱卿就提出来吧,好叫大家都商议一下。”

  群臣们也都喝的很高兴,就都叫孙承宗提出。

  孙承宗首先在怀中拿出一个奏折,递给了魏忠贤,呈了上来接着说道:

  “在这两个多月里来,袁崇焕多次在出山海关在辽东各地考察。”

  说完看了看我和下面的群臣又说道:

  “现在的辽东局势可是非常的紧张。金人在占领了开源、铁岭、奉天后,就在奉天建了自己的国都。虽然在萨尔浒一战中,大败我们,但是他们也损失不小,正式趁现在冬季时光在休养生息,我想明年一定会有场大战,可是我们现在还沉痛在兵败萨尔浒中呢,恐怕没有能力在战了。”

  我这时皱起眉头,这可是不是什么好的现象,未战先怯实乃兵家大忌。下面的群臣也都是不说话了。都知道现在辽东局势对我们实在是不利。

  孙承宗还是接着说道:

  “但是也不用非常的担心,如果金人要想开战的话,怎的都得到几年的年底,毕竟他们所在的东北各种物质都还是非常的紧缺的,最少也得用十个月来筹集战争物质。”

  群臣们听到这都是松了口气,我想了想道:

  “不好,哪十个月后和金人的战争,是不是,我们大明还是没有胜算呢?”

  孙承宗这时马上说道:

  “皇上,袁崇焕就是为了十个月后,才有的此建议。”

  我点了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孙承宗又说道:

  “在我们京城和奉天之间就有一个关口就是山海关,如果金人攻破山海关的话,进到关内就是一马平川了,直接威胁了我们的京师。”

  下面的群臣听到这些都是大哗,议论纷纷:

  “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

  “金人的铁蹄是太强悍了,一但攻破山海关就是动了我大明的根基。”

  “是呀,但是孙大人,既然提了出来。就一定有办法。各位大人们还是听听孙大人的意见吧。”

  逐渐的下面大臣们也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孙承宗下面的话。

  我笑了笑。因为我知道孙承宗要说的是什么了,但还是问道:

  “哪孙爱卿就把应对之策告诉朕吧。”

  孙承宗说道:

  “微臣希望朝廷能拨款,在山海关外在建一座城池来保护山海关,这样我们就多了层保护,还可以有战略纵深,更好的守护辽东。”

  我问道:

  “在建一座城池,在什么地方建,有什么战略意义吗?”

  孙承宗马上说道:

  “据袁崇焕多次出山海关考察后,希望在距山海关外二百公里处的宁远地区在建一座城池。”说到这就不说了。反倒是看了看我和在座的群臣们。

  我笑着没有发问,下面的叶向高就先发问道:

  “孙大人,在这个宁远地区建个城池有什么意义吗?”

  孙承宗知道现在要是不能说服我和大臣们。是无法建这个城池的。这才说道:

  “皇上,叶大人和各位大人们。这个宁远地区是处在辽西走廊的最中间位置,是个咽喉要道。它的东面是渤海湾,西面是广大的丘陵地区,如果金人想进犯中原,这里是他们毕竟之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