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月东升_苏潜【完结】(517)

  苏翎仔细琢磨着,一时没有说话,赵毅成与胡秋青都望着苏翎。也不作声。

  “你聚拢的那些骑兵家眷,有多少人了?”苏翎问胡秋青。

  胡秋青想了想,说道:“除了还未到的不知具体数目外,现在已经住下的,有四千多的样子。”

  “这么多?”赵毅成疑惑,问道:“那不是真成了蒙古一部了?他们原来部族不问么?”

  “怎么问?”胡秋青说道,“我已大致都看过了,这些人差不多穷得只剩下几只羊。几匹马,除了自家的蒙古包,别地可什么都没有。大哥,在蒙古草原上,这点牲畜,可是养不活一家人的。那些人原来的部族首领,在他们这里可什么都拿不到。追回来有什么用。”

  苏翎紧接着问道:“那你是如何安置的?就算养马,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吧?且不说也得吃饭不是?”

  胡秋青略有些不安,说道:“大哥,最初我也是看着这些骑兵家眷可怜,再说,这样也好掌控那些蒙古骑兵,有家眷在。我便比担心他们会有什么反复。便答应收留他们,顺便做一些辎重上的事情。养马自然也是这些人份内的差事。谁想到会有这么多?如今大部分有家眷的骑兵,那饷银都换成粮食发放的。我又拿银子跟宰赛买了不少羊只,加上原来宰赛送地牛羊。都分给他们养着,算是凑合着能过日子了。反正眼下粮食不缺。这几千人还是够的。”

  苏翎微微掉头,想了想,说道:“这样也不是办法。上次我们见面的时候,那一路上可以算是宰赛分给你的地界吧?”

  “是。”胡秋青答道。“一直向西还有几十里都算。”

  苏翎接着说道:“我瞧着那些地方虽也有山有水,那大部分都是平坦之地,这除了草场,倒有不少地方可以耕种的。”

  “大哥,”胡秋青说道,“你是说让他们都种地去?”

  “对。”苏翎说道,“这次广宁一带的军粮之所以多,是因咱们占了便宜之故。如今朝廷都指望着我们收拾辽东残局,这后续兵马不会再调了,再说,那沈阳、辽阳一战,死的兵马也不是少数,这粮食便算是剩下了。别看现在还在运送粮草、军需,那朝廷上也不是金山、银山,我估计到了今年冬天,便不会再有这么多送来辽东了。”

  赵毅成也说道:“就算让胡德昌组织商人想办法打通商路,怕也要几个月才能见到成效。”

  苏翎点点头,说道:“所以,这富余地粮食,最多用到冬天,以后怕是没有再给你那么用了。”

  “我这回回去便让他们开荒种地。”胡秋青当即说道,“先将地开出来再说,那引水等等事情,也要趁冬天来临之前办了才好。”

  苏翎说道:“这样,你回去不仅是要开垦农田,还要修筑一座城出来。”

  “筑城?”胡秋青不解,蒙古部族地界上,可是很少有城池出现的。

  “对,”苏翎说道,“我瞧那边也有大片的树林,木材也不缺,先筑木城吧。以后那些人都在城内住着,另外,你在城内再开出一片市场来。”

  赵毅成一听,心领神会,说道:“大哥是说,以后那商队都在这座新城里交易?”

  “对,是这个意思。”苏翎笑着说道,“胡秋青,以后你那座城,可就是与蒙古人交易的地点。我们便通过这城,来慢慢进入蒙古。以往没有地方便不提,如今既然有了这么一大片土地,可是正好这么用。”

  胡秋青皱着眉头想着什么,说道:“大哥,既然要固定住处,干脆我再去开原、铁岭一带走走,顺便带回去一些汉人百姓。要论种地,还是汉人熟悉。”

  “你已去过了?”苏翎问道。

  “不止一次了。按大哥说的,先没去碰努尔哈赤留守的那些兵马,不过,那里还有数万汉人百姓。若不是沈阳也被攻陷,怕是也逃了差不多了。如今他们可是没处可去的。要带走一些,不难。”

  “好,就这么办。”苏翎说道,“还有,这牛你不妨多寻一些来,买也好,最好自己养。以后这辽东,可是最缺耕牛。”

  “是。”胡秋青口中答道,心里,却早已飞向那座屹立在平原之上地新城。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二十九章商务二局

  胡秋青在辽阳只停留了三日,便急匆匆地返回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平原。

  在这短短的三日里,苏翎又从辽东经略袁应泰处为胡秋青拿到了数道公文,以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名义,致书辽东巡抚王化贞,令其继续给予胡秋青一部粮饷、军需拨付。同时,苏翎也与辽东经略袁应泰谈了许久,最终让袁应泰不仅对由胡秋青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开启马市表示支持,并另有了新的想法。

  当然,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对朝中事务的熟悉程度,自然是不能以马市这样一见便知的名义行事,仍旧是按袁应泰说的那句话,凡事做了再说。如今只要对辽东局势有利的,袁应泰是完全赞同,并会主动补充苏翎所虑不周之处。比如苏翎与赵毅成所设想的,欲使那些山海关内的商人主动贩运商货前往蒙古交易的法子,便是由袁应泰想出的一个好办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