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梧倒是毫不否认,道:“闯王,这是我们参谋部一致的考虑,若是我们单独劝,闯王可能觉得还不是时机,但我和几位大人都一起相商过,大家都觉得已到了正式立国的时候了,所以参谋部用文件正式下发给各州府。”
李鸿基大怒,道:“放肆,你们没经过我的充许怎可擅自向下发文,难道想造反吗?”
众人忙跪了下来,齐声道:“属下不敢。”
李鸿基哼了一声:“什么不敢,你们已经做了。”
周凤梧道:“闯王,属下并没有违令,闯王在进入草原之前,曾行文各地,如果参谋部在西安的全体留守人员取得一致意见,可以行文给各州府,属下等人并无违权之举。”
李鸿基道:“那是因为我远在草原,才授权给你们,可是现在我已回来,这条自然要收回来。”
周凤梧道:“闯王要收回自然可以,但闯王回来后并没有发文收回参谋部此项权力,因此参谋部此次发文也没有违反闯王的法令。”
李鸿基顿时哭笑不得,没想到参谋部会抓住这个漏洞大作文章,自已有火还无处发,苦笑道:“你们啊,你们,这不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吗,一个名号难道就真有这么重要”
周凤梧道:“闯王,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以前蒙古各部都争要朝庭对其封王,可见名号的作用,土默特部还被朝庭封为顺义王,如今我军带甲数十万,横扫陕西,山西,收服蒙古,击溃满金,如何不能正式立国。”
李鸿基道:“你们想过没有,一旦我正式立国称王,朝庭会如何反应,只要朝庭一封锁边境,闯军的商业立马要萧条起来,这会有多大损失。”
宋献策在旁道:“闯王多虑了,朝庭对付义军还对付不过来,怎么还敢和我们翻脸,一旦朝庭敢封锁边境,我军立马可以起兵,朝庭肯定要服软。”
李鸿基摇了摇头,他深知崇祯的性格,为了面子,宁折不弯,历史上明朝陷于两线作战的窘迫境地,后金数次议和,他都因为怕群臣指责而不成,还把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当成了替罪羊,后来,闯军对京城威胁越来越大时,他为了面子还是不肯逃跑,若他听到闯军正式立国必不摆休。
一旁的洪承畴见李鸿基摇头,急了,忙道:“闯王若是顾忌朝庭,可以在称王前向朝庭请封,朝庭有了面子,必会顺水推舟,崇祯也知道,若不解决义军,他根本没有力量和我军翻脸,他只能吃下这下哑吧亏。”
众人都跪下苦苦相劝,李鸿基望着下面的众臣,心想,这些人如此热衷自己立国称王,恐怕多数还是为他们自己作想,闯军势大,但到底没有洗脱贼名,见自己无意马上和朝庭开战,便让自己来个立国,众人马上就成了开国功臣,贼名自然没有了。
李鸿基迅速在心里想着立国称王的利弊,称王的好处显而易见,手下都能得到正式的称号,由贼转为兵,自然会更加得到他们的忠心,也有利于一些读书人的投靠,弊只是朝庭的反应,不过与朝庭早晚是要决裂,这次通过称王,试一试朝庭的态度也好。遂道:“好吧,那你们议一议用什么名号好?”
众人大喜,周凤梧呈上一张表,道:“闯王,名号我们已经拟好,有两个可以供闯王选择,一曰秦,陕西正是昔日强秦的都城,当年强秦横扫六国,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武功,一曰唐,我汉人疆域之广,莫过于唐,而且闯王姓李,正与当年唐皇同姓,闯王可称为唐朝后人,恢复昔日大唐天下。”
李鸿基想了想,道:“那就称唐吧,秦武功虽盛,但二世而亡,末免不吉。”
众人马上跪下:“臣等参见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鸿基抬了抬手:“都起来吧。”
众人又磕了个头,道:“谢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这才起身。
李鸿基见众人起身,才道:“既然我军称唐,那么官职也要仿唐而立,但有些官职唐未必适合现在,而现在有的官职唐也未必有,几位爱卿回去商议一下,三日后将官职表拿来给我参考,不过我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我军还未夺取天下,我不会大封功臣,各位的官职暂定为正三品以下,其它以后根据功绩再升。”
众人稍有点失望,但想想也正常,主要是自己马上就成为正式的官员了,心中也欣喜万分,周凤梧道:“如此,属下等人马上就去开始准备,先派人通告朝庭一声,一月后再举行大典。”
李鸿基点了点头,众人告辞出去,许多迟一级的官员听到参谋部全体进见闯王,已知是要讨论立国的事,伸长了脖子在外面等等,见周凤梧他们出来,忙七嘴八舌的问:“周大人,怎样了,闯王答应了没有。”
周凤梧扫了大家一眼,道:“都回去,你们自己的岗位没事吗。”
周凤梧是参谋总长,事实上是文官之首,见他发话,众人都不敢违抗,没精打采的往回走,周凤梧忍住笑道:“闯王已答应立国号为唐,十日后正式宣布通告天下,一月后正式登位。”
众人欢呼起来,马上喊道:“唐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凤梧等人确实快速,不到两天,官职已经拟好,呈给李鸿基看,李鸿基根据周凤梧提供的官职改动了许多,将好多都删去了,周凤梧把朝庭的各个部门都考虑了进去,李鸿基现在哪有这么多人接任,只好将许多项都合并,不过,现在还不会把新出来的官职给他们看,他们的官职要等李鸿基举行了大典之后才会公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