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不置可否,转首问贾诩:“文和,你看……”
“元皓此言大善,我建议,让董昭出使关西……”
贾诩捻捻胡须,慢慢说道。
江东如何,却不必多说。孙策志向非小,意欲占据割地称雄。然而,曹操立足丹阳,若张涵再在大江之南立下足来,割据江东便都成了泡影,只要条件适当,孙策必不肯负隅顽抗到底。袁绍新败,两军即便想联合,短期内也很难密切合作。丹阳之西南有庐江太守陆康,会稽之南有交州刺史士変,一道诏旨,足以令孙策腹背受敌。因此,孙策不足为患。假使上述皆不可恃,以张涵之海军,江东也非不能克。一旦有了立足之地,扫平江东更指日可待。
董昭嘛,在张涵幕中也颇为出色,为人胆识过人,又善于言辞,出使关西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张涵心中允了,却转身询问戏志才的意见,戏志才自无异议。豫州地处中原,乃百战之地。若先取之,则西临袁术,东接孙策,南有刘表,三面受敌。故而,张涵先取江东,东南一定,豫州顷刻而下,荆襄之险要则尽失。除了巴蜀,天下便再无抗手。至于凉州一禺,反掌可定,却不必放在心上。
“那好,令董昭为钦使,出使关西,务必安抚关系诸将;令张超为钦使,随军渡江,伺机出使孙营;令审配为钦使,出使庐江……”
见众人没有异议,张涵开始了下一个议题:“元波,你说说各城市建设 公共沼气池的事。”
第三卷 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已
“准确的说,不是公共沼气池,而是城市新环卫体系……”将作大匠岑涛眨了眨眼睛,翻开手札,放在桌子上,开始解说起这一工程。新环卫体系包括公厕,地下下水道、净化渠、沼气池、垃圾点和垃圾处理场。整个体系完成后,就可以将城市垃圾得到充分的处理和再利用。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姑且不说大汉国一千余座城市,需要花费多少钱,劳力和原料就无法轻易提供。目前,张涧依然在努力增加着奴隶的数量。可是,奴隶增加的速度,远不能与劳力需求增长速度相媲美。
值得一提的是,岑涛预计,每户城市居民可以提供1~2万斤肥料。这多少打动了张涵。他简单计算了下,接受了这个数字。但是,这些许肥料不过是杯水车薪。
新的农业技术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可其对肥料的需求量也是相当可观。由于粮食持续多年丰产,供过于求,张涵放宽了对粮食面积的限制。一般来说,仅要求半数土地种植粮食。因此,农户得以普遍采用了轮种、绿肥等技术。即便如此,要想获得高产的话,每亩地仍然需要大约一万余斤沼渣和沼液做肥料。对普通农户而言,家中一顷地总要七八十万斤肥料,才勉强够使用。相形之下,城市居民产生的垃圾而转化的肥料,其实起不到多大作用。
“我反对元波兄的提议!不知道,此计划也需要数十万万钱,相信实际开支会超过百万万钱……”
大司农许陵毫不客气,一开口就直言反对。
张涵麾下聚集了雄兵百万,其中义务兵五十四万多,常备军等也有四十八万之众。加上八万水军和海军,总兵力高达一百一十万。这些年一直征战不休。军费开支始终没有下过百万万钱的时候。张涵扩大吏役的给薪范围,提高众人的薪俸(半钱半谷),又喜欢搞些杂七杂八的工程,却每每诧异财政支出之高昂。许陵这个大司农可不好干!他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财政开支控制在两百万万以内。一听说要上大工程,立刻脸色就变了。
对许陵的激烈反对,岑涛早有心理准备:“嗯,仲渊,百万万钱倒是用不了。以目前丞相治下的城市计算,大概需要九十万万左右……不过,这笔钱不是一次性投入的,可以分成若干年支出,我估计,每年有十五六万万钱就够用了……”
“哼!”
许陵嗤之以鼻,以目前控制的城市计算,难道张涵会放任各方诸侯割据不成?眼看着一场大战又要开始,还不知要花费多少钱粮。除非停下其他工程挪出钱来。否则的话,他绝对不会同意。
……
岑涛环视了一周,见人人不是若有所思,就是望天看地,没有一个肯支持他的,只好悻悻然。拿出了备用方案。以许陵的抠门,专门为所有城市建设这一体系,显而易见是断不可能的。至多,也只能在少数重要城市实施。岑涛的备用计划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开支一举降低到二十七万万钱上下,每年四五万万钱也就够了。即使遍及全大汉国,有十几年时间,也足以将全国的重要城市都改建一遍了。
不过,岑涛还是很不甘心,又在备用方案里额外规定:新建、扩建城市必须以此为标准建设这一体系。
备用方案大幅降低了开支,许陵的反对就不那么激烈了。经过简单的讨论,通过了这一计划,用五到七年的时间,在郡治等重要城市完善这一体系。
“我几天有两个问题要说,一是酒税;”以此为开头,张涧开始了他今天的议题:“我们现在不缺乏粮食,去年军屯收的粮食1.1万石。田租也是六千万石有余,共计超过1.7万石。除了俸米四千万石。军用七千万石之外,尚有相当可观的盈余。当然,这些粮食主要是作为储备粮,以预防万一,并不对外出售。但是,民间也不缺乏粮食。这两年来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了下来,始终保持在一百二三十钱上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