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富裕之后,家中的男女老少第一件事,就是要做两身新衣服。项奉便放开了限制,去年水力纺织作坊出的布帛首次突破了千万匹,整体价值也超过了一百万万钱大关。而过去这两年,每年铸造的金五铢也在六十万万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实际就相当于粮价下跌了。这是张涧没有说明的潜台词。
顺便说一句,富裕农家要做的第二件事,则是盖房。因此,目前生意最为人所看好的,就是砖窑、石灰窑、采石、采砂和伐木之类的建材行业。张涵被迫提出了“砍伐必须补中”的保护性原则,并鼓励隔离植种拓桑等建材,以及各种果树。在这个时代,种植桃李梨柿等果树虽是平常事。有些大户人家还会种子大片的果树林,以谋取比种地更大的收益。
“粮食酒征收了极高的酒税,从而使果酒盛行……不过,水果的价格不菲。在未出现供给过剩的状况前,这一情况是不会改善的。所以,果酒的成本相对也就要高一些儿。民间对低档的粮食酒有着相当大的需求……
利益攸关,便有很多人私自酿酒,以偷逃酒税。尽管采用了种种手段稽查,私酒一事也屡禁不止……(张涧历数了近年影响较大的案件)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我建议,降低粮食酒的高税率,使之无利可图,则私酒自消。
……”
粮食酒的税率为每升十钱。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石酒的酒税是一千钱。这样一来,最便宜的水酒也要两千钱以上,才能有利可图。前文曾经说过,卢植的酒量是一石,郑玄的酒量是一斛。如此算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可想而知,此间蕴藏着多么大的利益,难怪时人趋之若鹜。
“嗯,不是还有甘蔗酒什么的,怎么会这样?”
甘蔗酒就是以榨糖后的甘蔗渣酿造的酒,因为原料便宜,甘蔗酒成本不高,价格也就不贵。
张涧苦笑着给张涵解释:“甘蔗酒成本不高,可物以稀为贵,喜欢喝的人多了,甘蔗酒也涨价了……”
甘蔗产自闽越之地,原本只有交州有。张家的甘蔗则来自天竺,糖分含量更高些儿。近年来,也不知道,有人是从天竺、交州,还是从张氏的甘蔗园取得了甘蔗的种茎。渐渐的,也有一些人在种甘蔗了。然而,蔗糖是奢侈品,此间的利润很大。获得甘蔗种茎的,人人皆秘而不宣。甘蔗园的数量依然不多,连带着甘蔗酒也成了稀罕物。
张涵听罢,不免有些哭笑不得。商人逐利,涨价也无可非议。而海东的甘蔗园是他三叔张普的产业里最挣钱的一个,张普肯定与他急。这事只能顺其自然了……
回过头来,改了也没什么。当初制定高粮食酒税,是为了节约粮食,此刻时过境迁,更改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在座诸位也都知道其中的弊病。只是张涵减轻税赋,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酒税便成了重要的税源。这两年工商业发展迅速,酒税倒也不那么重要。而且,逃税的越来越多。酒税征收也成了难题。许陵嘀咕了几句,便不再多说。
既然众人一致以为,酒税定高了,张涵便从善如流:“好吧,那就降低粮食酒税好了!不过,果酒的税率也要同时降低,以提倡果酒。具体的税率,元溪你看定为多少合适?”
“粮食酒恢复原样,税率还定每升四钱;果酒嘛……定为每升二钱好了!”张涧犹豫了下,很快做出了决定。今天主要是变更粮食酒税,果酒倒不重要。
“我今天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吏目考试;到前日为止,第一场吏目选拔考试已经结束了……”说到这个,众人一下子都集中了注意力。官员们虽瞧不清吏目,可具体的措施,终究是要经由吏目之手落实。吏治是否清明,实是关系重大。此举与官员们没有直接干系。但在座的几位,人人皆知道其中的意义。不过,【考吏令】是在四月初五颁布的,这才四月十二,就有人选拔了吏目。众人听了,难免有种“太快了”的感觉。都在暗地里琢磨。究竟是谁手脚这么麻利,这马屁的痕迹也太明显了吧?!
“扶柳县宋清明于本月十日上午选拔了十一名小吏……”扶柳县和信都近在咫尺,【考吏令】不一日便传到了那儿。当时,县中正好有四个小吏出了缺,这本是县中长吏的事。一般的说,只要给长吏送点礼,长吏一点头,也就可以了。然而,适逢【考吏令】新鲜出炉,那就是另一种回事了——扶柳令宋清明立刻把这上升到最优先地位,亲自出马对这几名小吏进行考试选拔。当然了,县太爷出马,四名小吏便太寒酸了。宋清明也可办可不办的小吏一年严办了几个,又增添可有可无的几个位置,一共凑了十二个名额。第二日,宋清明便对全县宣布了报名标准——身体健康、身家清白之类的,并于三日后进行了考试选拔……
“……据查,这十二名入选的小吏皆身家清白。以成绩入选。其中,既没有出身豪强望族者,家中也没有人担任,或曾经担任吏役的……”
众人闻此,都不由自主的给宋清明贴上了个标签——“马屁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