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忖片刻,缓缓地说:“你们是否参与贩卖军火烟土,我还没有详查,以后一旦查实,决不姑息。依你的,这次先拿他们两个开刀:二人一并摘去翎顶,留营效力,以示惩戒。”
“是,标下一定严加防范。”黄云高暗自松了口气。留营效力只是警告,如果不再犯错,一年半载还可官复原职。
苏元春不想再提这事,换了个话题:“勤王运动失败以后,游勇处境艰难,大多退回边境一带,有的同会党和越南游勇相勾结,抢占埠头、欺行霸市、勒索逼捐。游勇的性质跟过去的大不一样了:一部分被法军收买混迹边境,专门入境骚扰,和我们作对;另一部分则沦为真正的土匪山贼,以打家劫舍杀人越货为生;还有一些仍在观望,但他们不受管束,也会成为治安隐患。对前面两类,必须坚决剿灭,不能手软,第三类则宜以安抚为主,可以收容他们做一些护林护商、维护治安方面的事情,让他们有个落脚的地方,算是以匪治匪吧。”
“那是,那是。”黄云高连连点头。
“你们干的事,别以为瞒得过我。这次只办两个,办的也不算重,以后再发生这类事情,就不是点到为止了,你们好自为之吧。这几天我到墟市看了看,平孟、龙邦墟场开得不错,归顺州墟场边还建了清真寺,回民不少吧?”
“是。从云南、百色迁来不少回民,多是些生意人。”
“有些屠户在清真寺前宰猪卖肉,你怎么不管?”
“也管过,他们不听。修炮台的事忙,没顾得过来。”
苏元春对他的漠不关心感到不满:“回民也是大清子民,边境人口多了,人气才旺,怎么能赶人家走呢?人家有自己的风俗禁忌,应该宽容理解,别欺人太甚嘛。在你家祖宗神台上拉屎撒尿,你答应吗?这件事不难办,没事常到清真寺坐坐,那些人自然有所收敛。再在寺前划线竖牌,禁止在线内杀猪卖肉,违者以启衅闹事之罪送官严究。你黄大人的话谁敢不听?今天就聊到这里,等会我要到清真寺喝杯茶,你去不去?”
“标下当然要去,当然要去。”
苏元春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象在走钢丝,朝廷、上司、部属、百姓、游勇、会党,甚至法军和法方官员都要面面俱到,略有偏倚就会出漏子——还是带兵打仗痛快,在北方同日本的摩擦不知道怎么样了……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对日宣战。苏元春再次上奏,请求带兵北上抗日。因李约德事件尚未理顺,清廷发来电旨:“苏元春连年办理广西防务,尚属周妥,越界时有逸匪滋事,该提督未便远离,着毋庸带勇北上。”
第九十六章 李约德事件(1)
听完张锦芳禀报留越十年继续抗法的经历,苏元春赞许地点点头:“这十年你干得不错,辛苦了。至于你的去处,巡抚院说思乐还有个知州的空缺,你看怎么样?”
“标下服从宫保大人差遣,”张锦芳迟疑了一阵说,“我把福仔带回来了——德仔和阿兰的儿子。你看怎么办?”
“阿兰连儿子也不要了?”
“前段时间番鬼重兵进剿燕子山区,阿兰见情况不对,把儿子送到武崖寄养。后来她为报父仇,带女营偷袭蓝衣兵,双方伤亡惨重,阿兰也战死了。这是德仔给她的信物。”张锦芳把德仔送给阿兰的匕首呈到苏元春手中。
“阿娇这个醋坛子……”苏元春见那匕首果然是当地壮人随身携带的款式,摇头道,“德仔麻烦大了。他儿子在哪里?”
“还寄放在墟场的米粉店里,买了碗米粉让他自己吃。”
“米粉店!”苏元春警觉地问,“哪一家?”
“闸门口第一间。老板娘对他很好,还多加了肉。”
“老天爷,你怎么哪壶不开专提哪壶?那店是德仔老婆开的!魁仔,快请夫人来,马上!”
赵琴匆匆赶来。苏元春刚说了一半,阿娇扯着德仔风风火火闯了进来:“老爷、夫人,你们评评理,这没良心的,瞒着我在外面生了这个野种……”
苏元春看看怯生生地站在德仔身后的福仔:“这孩子挺可爱的,怎么能说是野种呢?”
“老爷你不能拉偏架呀!你问问,他阿爸是谁?”阿娇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
苏元春板起脸:“放规矩点,这里是衙门!清官不问家务事,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跟夫人到后院说去,”他拉过福仔,爱抚地摸摸他的脑袋,“来,跟爷爷。你叫福仔对吧?几岁了?看你们,把孩子吓成这样。该打该杀是大人的事,怎么能怪孩子呢?”说着,顺手把匕首递给德仔。
德仔接过匕首认真看了一眼,又看看福仔,默默无语。
赵琴抿笑着朝德仔、阿娇点头,带着二人走出门外。
苏元春让福仔在一边自己玩,继续同张锦芳说事:“十万大山的情况你熟悉吗?”
“不太熟悉。出什么事了?”
“有个法国人一家三口被越南游匪绑了,法国公使照会朝廷,说绑匪已经逃到中国境内,朝廷要我们设法援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