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仍然很平静地说:“可是荆州的战略要地南郡仍然控制在我们手里呀!若说所谓借荆州,我们当初借的是南郡,他们要索还的,也主要是南郡,没把南郡割让出去,总算是我们的胜利。当然,主公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做出让步,把长沙、桂阳二郡让出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啊。主公让我回来对君侯把这件事解释清楚,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不要想不开。”
关羽听马良这么一说,也只得暂时忍耐下来,但还是很不甘心地说:“吴狗,走着瞧吧!”
沉默片刻之后,马良忽然想起一件事,说道:“君侯,我在公安临行之时,主公还让我给君侯捎话:平分荆州之后,要各守疆土,既要防止疆土被蚕食,也要尽量减少磨擦。今后荆州的局势将更加错综复杂,君侯要好自为之。”
关羽不耐烦地说:“关某自有守荆州的嘉谟良策,就不劳主公挂心了。”
时隔不久,关羽听到前方候骑报告,孙权率军撤离了陆口,开赴合肥;鲁肃撤离益阳,回到陆口。东吴的军队也退出了零陵郡,郝普又回去做太守。孙、刘两家的荆州之争,至此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第六章 怅然若失
两年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天。
驻守在江陵长江北岸的关羽,听到了一个消息:镇守陆口的东吴横江将军鲁肃病故。人称此人英年早逝,死时年仅46岁,闻者无不为之惋惜。又过了几天,关羽收到了一封信,是吕蒙派人送来的,拆开一看,方知此时任东吴左护军、虎威将军的吕蒙,已经接替了鲁肃的职务,前来镇守陆口。
信的大意说,“我奉至尊之命,调至陆口,负守土之责。辖区与君侯接壤,双方应以睦邻友好的精神和平相处,共御强敌曹操。我与君侯相比,算是晚辈,阅历与学识都与君侯相差悬殊,今后务请君侯多加关照,愿随时聆听君侯的教诲,以期有所补益云云。”信写得非常委婉与客气,但关羽读信后并没有太相信他的花言巧语,而是以冷静和警惕的心情来看待东吴变易陆口守将这件事。
吴、蜀平分荆州以后,双方的辖区相邻接,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磨擦。关羽性情傲慢,反应总是很强烈的,而鲁肃则比较安静祥和,遇事能从大局出发,在不影响团结的前提下,妥善地进行处理,因而在一个时期里,双方大体上还是相安无事的。
三年来,关羽逐渐对鲁肃的为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所了解,也逐渐增加了对鲁肃的信任感。但现在鲁肃去世了,换了一个吕蒙,关羽却不能掉以轻心了。
在关羽的印象中,吕蒙这人争强好斗,诡计多端,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三年前,正是他率领大军,夺取了荆州的南三郡,其中零陵郡是他编造了一套谎言,诱使零陵太守郝普献出了城池。尽管现在他的信中挂满了蜜糖,关羽也是不会买账的。
关羽对吕蒙的来信并没有回书作答。过了几天,吕蒙又派出使者来访问南郡,说是来“走亲戚”,还给关羽带来了几种当地的土特产作礼物,表现了非常友善的态度,而关羽心中的那股弦却始终在绷着,并没有松弛下来。他经常派出许多斥候,潜入到吕蒙的驻地附近,观察动静,搜集消息。许多天过去了,根据斥候反馈回来的大量报告,并没有发现吕蒙有什么异常举动。关羽的一颗悬着的心,也就逐渐放下了。
转眼过了新年,进入了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年初的一天,关羽正在照着铜鉴,从事马良进来了,关羽在铜鉴里看到了他的身影,向他发问说:“季常,你看我老了吗?”
马良对这突如其来的问话,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只好说:“不,君侯还不算老。”
关羽说:“五十为老,而我已经五十九岁了。方才照镜子,发现我的白头发已经超过一半了。”
说到这里,他表现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神态,好久才问道:“季常,进帐来有什么事吗?”
马良说:“上午我去了江陵城,在大街上见到了一位故人,他刚从北方来,向我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特来向君侯报告。”
关羽对此很感兴趣,忙问道:“是什么消息?”
“听说朝廷内部发生了叛乱,有几个宫员伙同太医令吉本起兵讨伐曹操,可惜失败了,几个人都被杀了。”
关羽高兴地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他们虽然失败了,但这件事足以说明,朝臣中反对曹操的大有人在,他的统治是不稳固的。”
“是的,曹操正在面临着许多麻烦,而且他已经老了,看来作事要力不从心了。”
关羽插话:“他比我大五岁,今年六十四岁了……”
马良继续说:“他大约已经觉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自己的子孙着想,近年来加强了篡权窃国的步伐。”
“是啊,听说他从魏公提升为魏王以后,天子已经被迫准许他可以设天子旌旗,王冕上可以用十二个旒,可以乘坐天子的车子,已经和天子的排场差不多了。”
“这就激起了汉朝老臣的极大不满,这次变乱就是这种不满情绪的一个大爆发。”
关羽饶有兴趣地说:“不仅此也,他的地方上也不稳定,由于曹仁连年在南阳郡一带横征暴敛,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不断地起来造反。近年来,不是有些造反的山头派人来和我们取得联系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