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杀刘虞,是在刘备离开青州的前一年,亦即初平四年。十月间,长安朝廷派了一位使者段训到幽州来,加刘虞的官,也升他的官。刘虞被加官“督六州事”;他被升为“前将军”,爵位也由蓟侯改封为“易侯”。
他胁迫段训与他合作,伪造皇帝诏书,说刘虞与袁绍合谋僭位,将刘虞斩首。
事先,刘虞曾经在段训未到以前,与公孙瓒打了一仗,打败,被俘。公孙瓒等待段训来了以后,才把刘虞杀害,因为刘虞本是他的长官,背一个杀长官的名不好。
杀长官的事实,他怎么样也掩盖不了。刘虞的部属们公推阎柔为领袖,号召汉人与胡人,集合了几万兵马,与刘和的一支力量配合。袁绍也派了大将鞠义,率领几万兵,参加这讨伐公孙瓒的联军,一举而斩杀了公孙瓒的渔阳郡太守邹丹(渔阳郡的首县渔阳县,在河北密云的西南)。
渔阳郡以外,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各地所有的老百姓都纷纷起义,杀了公孙瓒所任命的官吏。响应刘和、阎柔与鞠义所统率的联军(代郡的郡治在高柳,在山西阳高西北;广阳郡的郡治在蓟县,蓟县的故城在北京西南;上谷郡的郡治在沮阳,河北怀来之南。右北平郡治在土垠,河北丰润之东)。
公孙瓒的对策,是采取“绝对守势”。他把易京造得十分坚固,城墙之外,有土堑;土堑之外,又有土堑;传说这易京有几十重的土堑。城墙本身,有六七丈高;公孙瓒与妻妾姊妹所住的楼更高,足足十丈,不设楼梯,公文用绳子系上去,传令用特别训练的、能够大声喊叫的女人,城内,他储蓄了极多的粮食。
尽管如此,这易京终于在建安四年三月被攻破,公孙瓒放火自焚,没来得及死,被砍。袁术死在他前面三个月,吕布死在他后面三十月。
七、陶谦
吕布、袁术、公孙瓒,倘若生在太平之世,便不会表现得那么糟。
陶谦、刘表,倘若生在太平之世,则不仅不致失败,而且可能做出很好的治绩,留名于青史之中。
陶谦是丹阳郡丹阳县人,读过书,被举为孝廉,留在中央政府为“郎”,由郎而外放为舒县(安徽舒城)的县令,在当时算是“正途”出身,他官运不错,“四转为车骑将军张温司马”,跟随张温在凉州对造反的边章、韩遂作战,立了相当军功,于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事之时,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
他到任以后,很快就战胜了黄巾,把黄巾赶出了徐州各郡各国,使得“境内晏然”。
他确是一位文武兼长的人才。《三国志·魏书·陶谦传》,把他形容得一文不值,说他亲信小人,疏远知名之士,司法与行政均被荒废。传中所指出的小人,仅有曹宏一名,关于这曹宏究竟害了多少“良善”,并未说明。传中所指的知名之士,是徐州州政府的“别驾从事”赵昱。赵昱被陶谦保荐,任为广陵郡的太守。这怎么可说是疏远了赵昱呢?事实上,别驾从事只不过是一个幕僚,其地位远不及官阶“二千石”的太守地位高。这是陶谦重用赵昱,不是疏远赵昱。
当时,陶谦已经由徐州刺史,升任为徐州牧。升他的,是李傕、郭汜所主持的长安朝廷(州牧的俸禄是“中二千石”,比二千石的太守高,更比六百石的刺史高。中二千石的“中”字,在汉朝政界人物的字汇之中,指“宫中”,引申为中央的与“高于普通的”。所以,“中二千石”高于“二千石”。所谓中二千石、二千石、六百石,原义都是指的年俸,相当于若干石的谷子,其后打折扣发放,而且以一大部分折合为布帛、铜钱等等,所以事实上没有那么多的谷子)。
陶谦于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之时,不曾参加袁绍、王匡等人的同盟,却也于朱儁驻节中牟之时,送去三干名兵士与足够的军粮,并且推举朱儁“行车骑将军事”,这便是公然与董卓为敌了。
不久,董卓派遣李傕、郭汜打朱儁,击败朱儁的军队,劫掠了颖川等郡,陶谦继续支持朱儁,直至董卓被杀以后。他联合了当时的扬州刺史周乾,与五个国的国相,两个郡的太守,一个郡的前任太守,一个博士(大学教授),共同写信给朱儁,公推他为“太师”,许诺以足够的兵员与半年的军粮支援他,请他去长安打李傕、郭汜,主持国政。
在陶谦所号召的五个国相之中,最有名的是北海相孔融;两个现任太守之中,也有一位是后世的学人所知道姓名的:太山太守应劭。参加签名的“前九江太守服虔”,是我们已经领教了不少的一位“说经家”。那位博士,不是别人,是经学泰斗郑玄。
朱儁另有他自己的看法。朱儁以为董卓既死,不妨对李傕、郭汜不咎既往,“与人为善”。李、郭二人采纳太尉周忠与尚书贾诩的建议,以献帝的名义,征召朱儁入朝,朱儁就辞谢了陶谦等人的好意,而只身前往长安,以个人生命作扭转乾坤的孤注。到了长安,先后担任了太仆、太尉、行骠骑将军事等等官职,终于为了调解李、郭二人之间的争斗,被郭汜扣留,气死。
陶谦呢,自从朱儁去了长安以后,便不再与李傕、郭汜对立,而恢复与朝廷书表往来,接受了朝廷升他为徐州牧的诏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