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传》里面最无聊的一句话,是说陶谦与徐州境内一位自称天子的草寇“合从”。翠寇是下邳人,姓阙名宜。
陶谦贵为一州之牧,怎么会与区区的阙宜结为同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里指出了如此说法之难以令人相信:“按谦据有徐州,托义勤王,何藉宜数千之众,而与之合从?”
《陶谦传》又说,陶谦与阙宜合从不久,就杀了阙宜,吞并了他的徒众。事实是,陶谦从阙宜开始造反的一天,便对他讨伐,很快就击败了他,将他杀死。阙宜从造反到战败被杀,前后不到一个月,初平四年六月。
《后汉书·陶谦传》,大部分是从陈寿《三国志》的《魏书》抄来。《魏书》是魏朝史官留下给晋朝的官方记录。魏朝史官对陶谦有不得不向坏里说的苦衷,因为陶谦是魏朝的开创者曹操的敌人。
曹操的父亲曹嵩死在经过徐州、去往琅邪的途中。曹嵩之死,是死在陶谦的部下,一个姓张名闿的都尉之手。曹操认定张闿是奉了陶谦之命行事。
曹嵩这人有取死之道。他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很有一些钱,花过一千万买得了太尉之官,在初平三年带了一百多辆车的行李与金银财宝由洛阳去琅邪,准备到离开今日青岛不远、诸城县东南的海边地去养老。他不仅是招摇过市,而是招摇过了小半个中国。
曹嵩与他的仆从,浩浩荡荡地到了徐州境內,陶谦派遣两百名卫兵,交给张闿,护送曹嵩。依照《吴书》的记载,这张闿抵抗不了一百多辆车行李与金银财宝的诱惑,走到泰山与华县、费县之间,就指挥卫兵,把曹嵩杀了,劫去曹嵩的财物,逃往淮南。
《后汉书·陶谦传》不曾指出杀曹嵩的人,是否姓张名闿,也没有说曹嵩是死在“泰山华费之间”,仅仅说了杀曹嵩的是陶谦驻在(峄县西南的)阴平县的“士卒”。这些士卒,属于陶谦的一名别将所管。
《应劭传》又有一个说法:杀曹嵩的不是什么阴平守将及其士卒,不是所谓张闿,而是陶谦的几名轻装骑兵。这几名骑兵,据《应劭传》,是陶谦自己所派。原因:陶谦很恨曹操,恨曹操攻打了徐州好几次。
《应劭传》的说法,不合于事实。曹操在曹嵩遇害以前,不曾攻过徐州一次。陶谦没有理由恨曹操,恨到必须杀曹操的父亲。
厉史上像这种难考的琐碎小事,太多。也不必去深考。重要的,不是曹嵩为谁所杀,而是曹操一口咬定曹嵩是被陶谦派人所杀,在初平四年带了极多人马来攻徐州,声称为父报仇。
有五个城的男女老少,几十万人,包括从陕西因李傕、郭汜之乱,而逃到徐州来的难民,都被曹操指挥部队杀光。这五个城是(现在称为徐州市的)彭城、(峄县之南的)傅阳、(睢宁西南的)取虑、(现在称为睢宁的)睢陵与(安徽泗县之西的)夏丘。
曹操屠掉这五个城,屠得真正是鸡犬不留,使得“睢水为之不流”,太残忍了!这是曹操一生的大污点。以他的能力与治绩,他本可以赢得天下志士仁人的归向。他做了这件残忍的事,暴露了他性格深处的凶恶,只有令志士仁人寒心。我在前面说过,陈宫之倒他的戈,引吕布来偷袭兖州,可能便是因为对曹操寒心。后来,曹操对刘备十分好,而刘备总是不肯对他好,其原因可能也是如此。
八、早期的刘备
陶谦在曹操来攻之时,抵挡不住,退到郯城死守,总算被他守住。
有谁在郯城助他一臂呢?刘备。
曹操之所以后来对刘备十分器重,这郯城的攻守战颇有关系。
次年,兴平元年,曹操又来打徐州,占领了琅邪、东海等县,陶谦有自知之明,知道他自己的力量与曹操的力量不成对比。去年他守得了郯城,今年未必仍能守住。他决定索性放弃这徐州几个郡国的地盘,逃回家乡去养老。
幸亏,在曹操的兖州后方,出了陈宫、张邈等人迎来吕布的事。曹操慌忙回军北向,去打吕布,陶谦这才喘得了最后的一口气。
他却也活不了多久,便发了病,一病不起,享年六十三岁。
垂死之时,他把徐州交给刘备,上表推荐刘备为徐州牧(按照当时的军阀风气,刘备只要一被推荐,不必等待朝廷的任命,立刻便可以就任办公)。
刘备曾经向陶谦辞谢,说:袁术的声望高,力量大,不妨把徐州交给袁术。这时候,孔融在场,表示了他的意见:袁术是死人一个,好比已经埋在坟墓中的枯骨,不值得考虑。
刘备于是接受了陶谦的好意,以“客将”的身份继任为官位甚高的徐州牧(他本为客将,是袁绍的青州刺史田楷,在初平四年派他来徐州,帮陶谦抵挡曹操的)。
以后不久,就有了吕布由兖州战败来奔,被刘备好意安顿在小沛,又由小沛袭夺徐州州政府所在地的下邳,以及刘备落难到广陵、海西,反过来向吕布投降,被吕布礼尚往来,安顿在小沛。
最后,吕布又把刘备赶出了小沛,刘备去投奔曹操,引得曹操来攻下邳,杀了吕布。这些话,在我所写的吕布一章,都已经说过。曹操于建安三年杀了吕布以后,不把徐州还给刘备,而交给一个姓车名胄的无能之辈,叫车冑充当“徐州刺史”(徐州牧的官职取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