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许县重建汉朝的朝廷(也替献帝建筑了宫殿,供应了宫中的开销),使得全中国的人民与官吏耳目一新。曹操以献帝的名义,任命袁绍为三公级的“太尉”,任命自己为“大将军”。袁绍不肯接受,因为太尉的地位是在大将军之下(在东汉窦宪之后确是如此;西汉太尉与丞相、御史大夫是在大将军之上)。
曹操有修养,识时务,知道打袁绍还不是时候,便特别客气,以“大将军”的名位让给袁绍,而自降为“行车骑将军”(代理性质的车骑将军)。实权,曹操当然不肯放弃;“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可以不再担任,换上一个“司空、录尚书事”,不仅实权差不多,而且名义上升为三公之一。
为什么曹操不再做司隶校尉?可能也是由于袁绍反对。袁绍在灵帝末年便当了这个司隶校尉的官;其后在初平元年,因为反对董卓,或是怕董卓,而离开洛阳出走,把“节”挂在洛阳的“上东门”(东边靠北的一个城门),等于是正式辞去了本兼各职。然而,到了冀州,他却仍旧自称“司隶校尉”,以这个名义号召各州、各郡的官吏,申讨董卓(董卓所主持的朝廷,为了安抚他,发表他为勃海郡太守,他也照样就职,当起司隶校尉兼勃海太守来。一面申讨董卓,一面做董卓所间接任命的官,真是怎么说也说不通)。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的春天,曹操、袁绍二人不曾交手。曹操忙于创建许县的新朝廷,打张绣、打吕布、打袁术;袁绍忙于消灭公孙瓒,吞并幽州、青州、并州。
袁绍虽则以多谋寡断著名,却也晓得他自己与曹操两雄下能并立。于是,在灭了公孙瓒以后不久,他就调齐了一万匹马、十万名兵士,准备一举而渡过当时的黄河,冲到许县,把献帝抢来,安置在自己的邺县。
曹操赶紧凑了若干兵马,进驻于(中牟之东的)官渡,等侯袁绍大兵渡河,一决雌雄。
这时候,董承的倒曹阴谋突然暴露,董承及其在许县的同谋者都被逮捕、灭族。刘备在徐州也就杀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对曹操翻脸。
曹操决定,暂时不理会意绍,先解决了刘备再说。有人劝他不可如此,万一他在打刘备的时候,袁绍渡河来央攻,岂不两面受敌?曹操说,“不要紧。袁绍不会决定得那么快。倘若我先打袁绍,那刘备倒是很可能从后面来对我夹攻的。”曹操的判断,果然没有错。他去打刘备的时候,一直打到刘备离开徐州,打到俘虏了关羽,袁绍均不曾动。
袁绍的左右,也未尝没有人才,例如田丰。田丰曾经向袁绍建议,说:“和你争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到东边去打刘备了。刘备不是很短时间可以击溃的,所以曹操要被刘备拖住在那里。你何不领大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成功。这是很难得的机会;用兵,就要抓住机会。”
袁绍说:“你的意见很对。不过,我的小儿子有病,我一时不能离开家。”田丰气得用拐杖打地下,说:“唉,大事已去!”等到刘备被曹操击溃以后,田丰劝袁绍不可轻易行动。因为,曹操已无后顾之忧。田丰的新建议是:固守黄河北岸的四个州,“外结英雄,内修农战,培养实力。同时,不让曹操培养实力,用少数的精兵渡河,骚扰曹操治下的各州各郡,时而击左,时而击右,叫曹操的兵疲于奔命,叫曹操治下的人民不能安于所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到三年,就可以把曹操消灭。”
袁绍不仅不接受田丰的这一次的建议,而且叫人把他拖下去,加了手铐脚镣,关在牢里。
袁绍率领大军进驻黎阳。同时,命令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大骂曹操。
这一篇檄文,与唐朝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同为千古名作。陈琳的文章确是不坏。这一篇檄文,从曹操的祖父、中常侍曹腾骂起,说曹腾与其他两个太监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又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是一个“乞丐”(叫化子),作了曹腾的养子以后,对权门大送红包,买得了三公级的官位(太尉)。
骂到曹操本人,檄文说曹操是一个“奸阉遗丑”,“好乱乐祸”。
曹操参加讨伐董卓的同盟,于袁绍及别的州牧、刺史、大守、国相,都不敢出击,而只知饮酒高会之时,有勇气单独对董卓的部队进攻,虽则被董卓的大将徐荣打败,其实是虽败犹荣。陈琳却在檄文里说曹操“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文人的一支笔,确是可怕。曹操后来不好,打董卓的时候何尝不好?比当时身为盟主,而一动也不动的袁绍,好得多)。
陈琳把曹操凭自己本事而发迹的经过,都一概说成由于袁绍的“弃瑕录用”:是袁绍保举了曹操为东郡太守,保举了曹操为“兖州刺史”,而且在曹操被吕布偷占了兖州之时,是袁绍派兵由北边来打败吕布,才把曹操救了下来(这袁绍打吕布的事,未见于任何其他史料)。
在这一篇讨曹的檄文之中,袁绍叫陈琳列举了曹操的若干具体罪状,说曹操杀了正言直谏的前九江太守边让、议郎赵彦;拷打了太尉杨彪;发掘了梁孝王的坟墓;用了七百个精兵围住献帝所住的宫阙,名为保卫,实则监视:曾经勾结公孙瓒,企图夹攻袁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