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脑筋想了一阵,决定开两条渠,用水道运粮,把粮食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运到河北省的东部。这两条渠,一条叫做平虏渠,从呼拖河(滹沱河)到泒水;另一条叫泉州渠,从坻河到潞河。这泉州不是福建的泉州,而是位于今日武清县南的汉朝的泉州。换句话说,平虏渠在今日沧县之北;泉州渠在宝洵县东南。潞河是今天的白河,因汉朝的潞县而得名,潞县在河北通县之东。
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四月间到达无终县(河北五田),七月间遇到大雨,许多河流都泛滥了,海边陆地的水也积了相当深。曹操原意想沿着海岸绕到今日辽宁省锦县一带,再向北转往柳城,由于这“傍海道”不通,就办不到了。
本地有一位了不起的人,姓田名畴,聚集了若干家老百姓,移居在山地里避乱。他本可以不管曹操与乌桓之间的事,却感觉到这是汉族的自卫问题,义不容辞。他向曹操毛遂自荐,作曹军的向导,领曹军由一条叫做“卢龙道”的小路走,由蓟县之东,穿过喜峰口经喀喇沁左旗,直抵柳城之西,全长五百多里(汉朝的里,比现在的华里短)。
曹军于八月间在柳城附近的白狼山,与蹋顿等人的兵作遭遇战,获胜,杀了蹋顿,收降了胡人汉人二十几万。袁熙、袁尚与苏仆延,逃往辽东,投公孙康。
一一、公孙度
公孙康是公孙度的儿子,公孙恭的哥哥;公孙渊的父亲。
公孙氏一家,从公孙度在汉灵帝中平六年占据辽东,到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孙渊被司马懿消灭,前后共有五十个年头,比刘备、刘禅父子占据四川与汉中多了八年。
公孙氏在幽州是一个大族,公孙瓒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另有一位公孙琙,当过玄菟郡的太守。
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是住在玄菟郡郡治的一位不敢留居在家乡辽东郡襄平县的亡命之徒,襄平的故城,在今天辽阳县之北七十里左右。
公孙度年轻之时,就做了太守衙门的小职员,很被公孙琙太守喜欢。公孙琙为什么喜欢他?说来奇怪,是因为他原来的名字不是“度”,而是“豹”,公孙琙有过一个名叫“豹”的儿子,不幸早死,于是见了这个也叫做“公孙豹”的年轻人,便十分疼爱,把他送到有名的老师那里去读书,给他娶了妻,又保举他为本郡的“有道”,送往洛阳(所谓“有道”比“茂才”、“孝廉”性质不同,却也是进入仕途的一个资格)。
公孙度做了“有道”以后,被选为“尚书郎”,由尚书郎而逐渐升做了冀州刺史,他的名字也早就由“豹”字而改为“度”字了。
他的官运很好,别人在董卓当权以后会倒霉;他却受到董卓的爱将、同为辽东郡人的徐荣的提拔,徐荣推荐他做辽东郡的太守(太守的官阶是二千石,刺史的官阶是六百石,太守比刺史高)。
公孙度就任以后,施出恶辣手段,杀掉“辽东阳国都尉公孙昭”,公孙昭不曾犯什么罪,只是曾经征调过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以伍长的身份服应服的兵役而已。
公孙度也杀了本郡的有名人物田昭,以及与田昭地位相同的名豪大姓,他的目的,无非是立威,叫人害怕。
公孙度也对外族作战:向东,打高句骊;向西,打乌桓;在这两方面,他都打了胜仗。
他仗着中原有群雄割据,互相争战;朝廷自从董卓以来,一向对他也是鞭长莫及,不闻不问,所以才敢于任性胡作非为,扩充势力。他曾经对亲信的左右说:“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
这“王”字应该是孟子所谓“王天下”的王:顺人民之意而统一中国,更换朝代的王,不过,他也了解自己的力与德,均谈不到取汉朝皇帝而代之;他所图谋的,也不过是割据一方,创造一个“独立王国”而已。
这小小野心,他确是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他不仅在名义上把辽东一郡擅自分为三郡,于辽东以外,新设辽西、中辽两郡,以自己的人做三个郡的太守,而升自己为所谓“平州牧”,封自己为所谓“辽东侯”;而且用船运兵,渡过渤海海峡,占领了青州的东莱等县。
曹操忙于对付袁术、吕布、刘备、袁绍,一时只得对公孙度采取顺水推舟的政策。不仅不加以讨伐,而且派人拜他为“武威将军”,封他为“永宁乡侯”。
公孙度心中十分不快地向人说:“我已经是辽东王了,谁稀罕做什么‘永宁’的‘乡侯’。”
建安九年,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承了所谓辽东侯、平州牧的爵与位。
一二、公孙康
公孙康把父亲所不要的“永宁乡侯”的印与绶,送给了弟弟公孙恭。
建安十二年,袁熙与袁尚二人来投奔他,有人向曹操建议,乘此机会,以追击二袁为名,派兵将公孙康解决,曹操说:“不必,我有办法,叫公孙康把二袁的头颅送来。”
曹操的办法十分简单:不派兵,也不叫人去命令公孙康如何如何。曹操知道,倘若派了人去,公孙康反而会与二袁及其残部合在一起;不派兵去,公孙康就不怀疑曹操有顺便解决他的企图,就会杀了二袁,向曹操讨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