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的中国人。
为首的便是个子矮胖的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
委员长登机前面授机宜。他叮嘱罗卓英:“我们吃的是美国饭,不是英
国饭。你务必牢记。”罗卓英困难地挪动矮胖的身体,开始在亚历山大、史
迪威和杜聿明的三方夹缝中努力起到弹簧垫圈的缓冲作用。
在缅甸盟军的指挥系统中,亚历山大居首,史迪威次之,罗卓英名义
上排第三。但是无论亚历山大还是史迪威、罗卓英都约束不了杜聿明。杜聿
明直接受命于委员长,握有远征军的指挥实权。这样,中国远征军的实际统
帅就成了远在重庆的中国总司令,其他人的命令一概无效。
四月中旬,接应第二百师从同古突围的新第二十二师完成掩护任务,
回到彬文那既设阵地。史迪威与杜聿明在确定会战方式的问题上爆发争吵。
杜聿明坚持“逐次抵抗”的方针,步步为营.史迪威鉴于西路英缅军已有溃
退趋势,决定集中兵力在曼德勒外围与敌决战。两人相持不下。罗卓英站在
史迪威一边,他很乐意有机会压一压自己的同胞的威势,并且不失时机地把
争吵汇报给重庆。
委员长从重庆发来十个字的方针:“保存实力,切勿轻举妄动。”
争吵不了了之。杜聿明继续“逐次抵抗”,史迪威只好望洋兴叹。
四月十六日,仁安羌英军告急,刚刚入缅的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奉
史迪威之命星夜驰援,解了英缅军之围。这个胜利给迄今尚无建树的史迪威
带来一点小小的安慰和振奋。
十九日,史、杜二人在西进乔克巴当(咬勃东)还是防御裳吉(东枝)
问题上再次爆发争吵。争吵的结果是杜聿明拒绝服从西进,擅自率领第五军
三个师退至眉苗裳吉,并摆出随时准备撤回国门的架势。西线英缅军防线已
垮,面对如潮涌来的日军,只有新三十八师且战且退。这一严重态势大大消
弱了史迪威对胜利的信心。这天晚上,他起草了一份给美国总统的紧急报告,
报告悲观地指出:英国人其实早就把缅甸一笔勾销了,中国人同样不会为了
英国人的利益同日本拼死作战,结论是缅甸的全面失败将不可避免。
好像特地为了证实史迪威的预见,四月二十日中午,曼德勒正面防线
的英缅军再次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开始撤退,并在瓦城(曼德勒)
大桥上装了炸药。盟军的卑鄙举动彻底动摇了中国人残存的信心。
蒋委员长当晚从重庆发来急电,命令远征军将会战计划改为 “纵深防
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同时指出“防卫重点是腊戌”。
这样,中英联合作战即曼德勒会战的宏大计划就在无休无止的争吵和
指责中流产了。
联合战线的崩溃标志着集团军彻底决裂:华军固守国门,英军西逃印
度。史迪威回天乏术,只好天天带着那群参谋到处布置“纵深防御”。
5
与缅甸盟军混乱不堪和勾心斗角的状况相反,头戴钢盔的日本大军好
像一股股强大的钢铁洪流,沿着缅甸的公路和铁路快速推进。在将军们的作
战地图上,粗大的黑色箭头已经指向敌人纵深和后方,将敌人分割包围,碾
得粉碎。帝国大军的意志无坚不摧,不可阻挡。天皇士兵怀着必胜的信念宣
誓,他们要让日本帝国的太阳升起在缅甸,升起在中国,升起在亚洲的每一
个地方。
四月二十日,西路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向乔克巴当作试探性进攻,遭到
新三十八师反击。英缅军继续撤退。
二十一日,中路日军两个师团在上百架飞机掩护下进攻曼德勒外围央
米丁。中国军队逐次低抗,伤亡较大。
同日,与曼德勒相距一千公里的东线乐可陷落,守军第六军所属五十
五师全线败退,致使东部阵地出现一个大缺口。第二天史迪威才得知这个消
息,他顿感事态严重,连夜驱车赶到腊戌第六军司令部。
腊戌不仅是重要的军火基地和中转站,而且是滇缅公路的门户和远征
军回国的唯一通道。委员长再三指示“确保腊戌”,看来的确不乏英明之处。
史迪威在腊戌意外发现第六军军长甘丽初将军竟然不在司令部,而是穿着睡
衣在城里搓麻将。这位中国军长甚至连五十五师已经丢了乐可城也不知道。
史迪威极为震怒。他下令罗卓英立即查办甘丽初,将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交
军事法庭枪毙。这个命令被打了折扣执行。甘丽初受了申斥,陈勉吾被责令
夺回阵地。
根据盟军得到的情报,侵略日军应有四个师团,其中三个师团摆在曼
德勒正面方向,还有一个最精锐的第五十六师团却在半个月前突然从缅甸消
失了,去向不明。这一异常情况引起远征军指挥部的焦虑。由于盟军丧失了
空中侦察的必要手段,面对地域辽阔的缅甸战场,指挥部好像一艘在大雾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