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命令便决定了水上少将的最后命运。
密支那的夜幕仿佛格外低垂,满天的繁星闪闪烁烁,好像伸手就能抓下一把来。城市里到处断壁残垣,空气中弥漫着浓烟焦糊的臭味。盟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市区,正在逼近水上少将的司令部。少将仰起脸,习习的夜风迎面拂来,他嗅到伊洛瓦底江水浓重的泥腥味。
密支那被围困已经两个多月了。七月以来,军部没有运进过一颗子弹、一粒粮食,上万名日军士兵浴血奋战,死伤枕藉。现在,守军仅剩三千余人,弹尽粮绝,最终只有靠“玉碎”来完成对这座城市的精神占领了。
本多司令官的命令使水上少将断绝了一切欲念。作为军人,水上其实并不怕死,尤其他自认为对天皇忠心耿耿。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应随便放弃生命,何况军人比老百姓更加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可惜战场军令如山,不容置辩。水上没有把电报内容告诉别人,七月十二日,他以个人名义回电:“谨遵电令,下官定与密城共存亡。”
城防司令走进一座旧仓库改建的大掩蔽部,这里是战地救护所,集中了近千名伤病员。浑浊的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酒精和血腥味,传来伤兵的痛苦呻吟。他向医官问了问情况,知道城里伤员总数已经超过两千人。
也就是说,真正能坚持战斗的士兵还剩下不足一千人。失败的阴影沉重地笼罩在日本将军心头上。
一个伤兵递给司令官一支纸烟。是树叶卷的。
“能坚持住吗?”他拼命抑制住想要咳嗽的欲望,边吸着苦辣的树叶烟卷边问。
“报告,能坚持住。”伤病很高兴能同司令官说话,他坐起来回答。
“是北九州人吗?”他将一口热辣辣的烟雾狠狠吸进肺腔里,烟头照亮伤兵那张年轻的面孔。
“报告,是福冈县。”
“啊,福冈来的。以前做什么工作?煤矿里干过活吗?”他忽然产生了想同人好好聊一聊煤矿的愿望。
“报告,是福冈一枝煤矿。排水工。”
“排水工?那可是个很危险的活儿,我父亲早先也干过排水工。这里还有多少煤矿来的?都举手看看。”于是许多人纷纷举起手来,黑暗中好像许多摇曳的树枝。原来这里什么工种都有:采煤、掘进、立柱、爆破、通风、溜子、机修、电工,一应俱全。
“真想不到,咱们可以开个煤矿啦。”水上司令官兴致勃勃地说,“我真想念九州的煤矿。我是爆破工程师,在矿上整整干了十五年。”
“想不到司令官还是个工程师,真了不起。”伤兵纷纷说。
“司令官,您的家属也在北九州吗?”一个伤兵怯怯的问。
“在熊本的八代。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听家里来信说,儿子太郎已经当兵了,在南洋的婆罗洲。”
“听说咱们九州天天都被敌人飞机轰炸,现在不知怎么样了?”一个老兵叹口气说,大家顿时情绪低落,沉默下来。
水上司令官突然扔掉烟卷,大发雷霆。
“混蛋!这是敌人造谣。敌人造谣难道你们也信吗?”司令官当然明白这不是造谣,但是他的职责不允许放任失败情绪蔓延。“今后一律不允许听信谣言,动摇军心要按通敌罪论处。”
然而伤兵的话毕竟具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给他以极大震撼。尽管大本营一再封锁本土消息,但是真实情况还是随着日军的溃败在部队里流传开来。他走出救护所,遥望破碎的城市和燃烧的大地,感到有股沉重的苦涩滋味从嘴里和心头蔓延开来。
现在,一个问题渐渐被突出来了:两千丧失战斗力的士兵将何去何从?毫无疑问,士兵将绝对服从命令,如果司令官命令“玉碎”,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重新投入战斗,直至被杀死或者自杀。
然而两千伤兵的性命对于这场已经临近的失败战争完全无济于事。也就是说,这些伤兵除了白白送死,几乎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影响。敌人的坦克甚至可以在一小时内将他们统统碾成肉酱。
难道白白送死比活下来更加合理吗?
人之将死,其性也善;鸟之将死,其音也悲。水上毕竟在欧洲上过学,受过欧洲人本主义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与其他日本将军的不同之处大约就在于多一些人道主义的思想因子。当密支那的失陷已经不可避免时,他没有如上级要求的那样让士兵“玉碎”,而是做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惊人决定。
既然本多司令官有权决定下级的命运,那么水上司令官当然也有权决定自己下级的命运。
既然军部电令“水上少将必须死守密支那”,那么这道命令完全可以理解为针对个人而不是针对密支那守城部队。
水上决定给予士兵们一条生路。
八月一日晚,若明若暗的月光映照着宁静的伊洛瓦底江畔。密支那城防副司令丸山大佐奉命率领八百名士兵掩护两千伤员突围。发布该项命令的是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陆军少将。城内只剩下最后两百名敢死队员和司令官本人。
凌晨三时,丸山大佐向司令官敬了最后一个军礼,然后登上运送伤员的木筏离去。水上少将久久伫立江岸,目送木筏隐没在夜色里,一动不动,宛如一尊塑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