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此说!”几名同伴连连响应,大有誓不罢休之势。
顾长风不怒反笑,“然则各位待要如何,莫不成反要顾某向你等道歉不成?”
“道歉却也不必了!”方玮兰下巴扬了扬,“听你适才之言,想是对这位楚公子极为推崇了。楚公子既为亦筠公子的表兄,想来自必家学渊源,我等有心讨教一二,不知楚公子意下如何?”
方玮兰很有几分小聪明,知道纠缠于此没有意义,借势将话题一转,说到底他的不满主要还是针对李青筠的,适才之事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发难的由头。
李青筠心中好笑,表兄弟的关系怎么就成家学渊源了?他长叹一声道:“昨日欢宴之声未绝,此地却已成了争执之所!”说到这里语带怅然,“你们几位均是亦筠表弟的好朋友,此番却又是何来呢?”
几人闻言互视一眼,颇有些难堪,早上才含泪送走了“亦筠公子”,没过半日就向人家表兄发难,是有些说不过去。
李青筠缓缓说道:“今日我与这位顾兄久别重逢,自要把酒长谈,看诸位此时亦是离愁未已,恐也没有心情会文,不妨另择时日吧!各位均是表弟的朋友,还望能够体谅!”
他虽与这几人年龄相仿,却借着“表兄”的身分说话,口气中颇有些长辈语重心长的味道,回避了双方争执之由,却淡淡点出了几人的失礼之处,绵里藏针、有理有情。
两世为人,就处世之老到,这几个少年人如何是他对手?
他们与李青筠之间原本就算不上有多大仇怨,被他几句话说得不禁脸红。
喏喏了两句场面之辞,几人更不好意思停留,就这么离开了映日楼,一时也忘了自己原是为了吃饭才出现于此的。
≈≈≈≈≈≈≈≈≈≈≈≈≈≈≈≈≈≈≈≈≈≈≈≈≈≈≈≈≈≈≈≈≈≈≈≈≈≈≈≈≈≈≈≈≈≈≈≈≈≈
望着方玮兰几人走出了映日楼,顾长风终忍不住笑了起来,“老弟硬是了得啊,几句话便将一番冲突消弭于无形!”
“我与他们本没甚仇怨,何必做一时负气之举?”李青筠笑道,“只看不出顾兄言辞竟也如此犀利,不亚于剑术啊!”
顾长风故意道:“这几人可是亦筠公子的仰慕者,念在亦筠公子的面上,我已是口下留情了!”
两人又说笑了一阵子,李青筠问道:“上次顾兄匆匆而别,未及详谈,令小弟甚感遗憾。我与兄一见如故,也不讳言,敢问顾兄千里之行,所为谁人?”
李青筠这一问自有缘故,顾长风出身武士之家,知兵、通文,才智过人,长安一别后,李青筠曾派人打探过他所属势力,却没发现他在为何人效力,自然起了招揽之心。
说起来他此番游历中原,四舆学士固然是题中应有之意,却还有不少其它的打算。
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他深感各方人才的匮乏。
如今他手下的可用之才大多是借助凤栖阁的通达之便招揽而来,却远远满足不了诸多方面的需求,而自己开办的学堂不过短短几年,也只能是作为日后的储备力量,尚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方今天下门阀混乱愈演愈烈,北地游牧民族蠢蠢欲动,大-汉-风-雨飘摇倾颓或在顷刻之间,时不待我,他必须亲自到中原走一遭!
————————————————————————————————————————————————————
注1:貌似没有人猜到呵,忘了的书友可回看本书:卷一第六章。
注2:故事见载于《韩诗外传》,我常觉得孟子其实是对婚姻不满,所以想找理由休妻。(无责任闲扯)
原文如下: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言妇归。
第六章 对酒当酣映日楼
今天觉得有些感冒,吃药后睡过头了,写文的时候也是昏昏欲睡,所以这一章的内容其实只写了一半,剩下的只有放到下章了,还请书友们见谅!
——————————————————————————————————————————————
听得李青筠此一问,顾长风怔了怔,方才似有些自嘲地笑道:“说出来不怕老弟笑话,兄弟现今在了颍川陈氏二公子门下混口饭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