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奕指江山_七弦儿【完结】(112)

  “画叶可从外向内画起,用笔需得渐虚,叶心或勾或不勾;叶脉勾多少,则可根据叶子的墨色取之;墨平可多勾,墨和笔触较好时就少勾或不勾,可湿勾,也可干勾……勾线要虚实并用,不可太光。”

  “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

  李青筠边画边讲,现场示例,一点点地将水墨画法的技法原理剖析解疑。

  前人作画,很少有人进行这样现场示范教学,李青筠的讲说深入浅出,即便对画技少有涉猎之人,也能参照他笔下的技法听得明白,令在场师生顿有豁然开朗之感。

  李青筠心中自有计较,此前张若兮的一番评述,无疑在众人心目中树下权威的形象,面对眼前于水墨画尚未形成认识的众人来说,张若兮的评点自然成为了主要的参照。

  他并不了解张若兮的性格为人,何况小女孩儿一时兴起小小报复下却也正常,李青筠自不想将此次的机会赌在她的行事风格上,于是通过现场示范教学让众人了解水墨画的特点,也借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

  至于这些技法原本也算不得不传之秘,他此前就答应将之授与古风书院,何必在乎早晚的差别。

  ……

  “用墨亦如用色,墨分五彩,岂仅黑白?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

  笔至荷梗,中锋淡墨,再以重墨点刺,复缀上一些水草、苔点,画作将成。

  李青筠信口作出一段口诀,“……全浓全淡不精神,浓淡失调俗了人,浓处须精不凝滞,淡处灵秀方显魂。”

  吟至尾声,最后一笔堪堪写就!

  整幅画作一气呵成,笔断而气连,若行云流水,随意自然。

  几株残荷枯叶轻举,卓然于荷塘之上,身姿或曲或立,任凭寒风。

  细看来,那原本衰败萧疏的满目凋零中,却带着一丝沉静平和,使得这幅画作既有寒秋之萧瑟苍凉,也不失淡雅的况味,意韵深远……

  `

  “此画何名?但不知因何不见题款?”好一会儿,张若兮轻声问道。

  “此地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今盛景虽已,未始别无所得……是谓‘留得枯荷听雨声’。”(注1)李青筠淡淡一笑道:“且留余韵,不做题款罢!”

  “留得枯荷听雨声……”张若兮目光投向画作,似有恍惚,口中曼声重复道。

  失神了良久,她抬起头来婉然一笑,“楚公子果然是家学渊源,这幅《残荷图》竟似比之亦筠公子的《墨菊图》,也未见逊色呢!”

  说着张若兮敛然一礼,脆声道:“先时却是小女子失礼了,这墨笔之用法,确是玄妙无穷,今日更得聆公子的一闻讲解,受益良多,在此谢过了!”

  李青筠大感意外,他以为小姑娘肆机报复再所难免,是以此番才动了些心机,心料张若兮纵不讥讽几句也当不置可否,却不承想她别有襟怀、落落大方,竟是自己小瞧了她!

  ————————————————————————————————————————————————

  注1: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个想来大家都很熟悉了。林妹妹喜欢的,能否打动张妹妹呢?

  第十三章 天玄地黄阁分列

  君子亭会课后的第二日,李青筠总算如愿以偿,从书院关掌书那里得到了一枚新的系牌。

  这枚系牌由碧玉精雕而成,色泽纯净,均匀细腻,握于掌中温凉舒适。

  与此同时,李青筠也应允其驻留登封的期间,以讲宾的身分在古风书院客座讲学几次,向书院学子讲授水墨画法的作画要领。

  在藏书楼的前两层,几天下来并没有更多的收获,有了这枚碧玉系牌,李青筠自不会再做耽搁,径直向三楼走去。

  “楚公子,请留步!”

  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李青筠回头望去,说话的自然是那位洛阳牡丹张若兮了。

  “不知张姑娘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当!”张若兮依旧未改书生装束,盈盈走到近前,芳唇噙着浅浅一点笑意,似乎全然忘记了此前二人之前曾有过的小小不快。

  “楚公子是要往三楼去罢?想是公子从书院得了枚碧玉系牌?”

  “正是如此!敢问姑娘因何有此问?”

  “若兮对古风书院的藏书楼心慕已久,此次便是为一偿心愿而来。只可惜如今却是上不得三楼,当真令人好生遗憾……”

  她此时樱唇微微翘起,明眸中却闪着一丝希翼之色,这番模样与初见时的清纯女孩儿、会课时的端丽佳人又自不同,竟是小女儿的情态尽显,说不出的妩媚娇俏。

  闻弦歌而知雅意,李青筠自然明白其用意,不过为了藏书楼中的秘藏也只得故作不知了。他微感诧异地问道:“张姑娘是书院的贵客,竟也不能上得三楼吗?”

  张若兮闻言噘了噘小嘴,一脸不满的样子,似嗔似怨,“这古风书院的规矩大得很!我又算什么贵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