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海军,就有什么光彩表现么?
"剃刀首相"只好不跟他一般见识。
……想起去年的欢庆人群,排队领取啤酒、清酒、赤豆,糖果的情景,想起心中曾有的许诺:今后愿有更多发放……,一向刚毅的英机様,淌出浑浊的泪水。
罢了。豪情和雄心都已付之东流。
图为1934年的日本战列舰"扶桑"号。
(262)
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吧。东条首相拿起手中的放大镜。
5月份阿图岛陷落,以及随后基斯卡岛的秘密撤退,打乱了内阁精心制定的预算。失去阿留申这两个桥头堡,千岛群岛防御就必须强化,增加兵力。这都会大量分散支援南洋的能力。
6月,东条主持召开军政联络会议,结论是,必须把千岛变成要塞。为此要损失国力--钢铁减产25万吨;铝锭减产6000吨;煤减产65万吨……
与此同时,米国的经济动员却在加速。日本生产量在战争刺激下增加25%,米国却增加了67%。制造业的效率只有米国的30%。战争,给米国带来的是经济繁荣,给日本带来的却是全面衰退。
原料短缺造成生产瘫痪,国内政府机构重叠、互不协调……情况太复杂啦。
海陆交困,内外交困。
前天,天皇召见首相。东条被陛下的"严重关切"所震动,要陆军军务局长佐藤贤了少将去问陆军参谋本部:"他们打算在哪里堵住敌军?"
"我们休想得到答复。"佐藤说。"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不可能订出堵住敌人的计划。"
没有了山本五十六的海军,再也拿不出一流的作战方案。而陆军,历来是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唯一有眼光的冈村宁次,还受到军部、以及天皇的弟弟闲院宫载仁、前陆相坂垣征四郎这类皇亲、重臣的重重压制。
冈村大将前不久秘密报过来一个大胆冒险的计划-暂定名"凯"号作战。东条被其中想像力所吸引,很想立即端出让参谋本部研讨。然而顾及到用兵时机和行动本身的隐蔽性,又暂时压下。先调动部队,支持冈村预作准备。
陆军不比海军,每次动员,涉及面都要更广,消息容易走漏。
甚至内部混进间谍也说不定--不少名陆军大学、陆军士官学校的优等生、状元生来自中国,曾得到过天皇御赐的军刀啊--例如蒋百里、杨耿光之流,说起来,支那也是人才济济呢……
支那地域,又出现两处心腹之患:
南方,丽水基地群久攻不下,从那里起飞的敌机时常骚扰本土;
北方,以土八路为首的"华北抗联"就在张家口集结整训,暗伏杀机。他们扼守华北咽喉,卡住了帝国一条命脉……
首相不动声色地翻阅着"大东亚会议筹备案",但脸色无法掩饰内心的苦恼。
(263)
1943年6月末。北太平洋。
由2艘新型的埃塞克斯级、4艘独立级航空母舰和护航巡洋舰队组成的第38特混编队正在破浪航进。
"勇猛"号舰桥上,特混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中将那颗著名的硕大头颅,象大理石雕成的一样,任凭风浪颠簸摇摆,一动不动。
一年前,也是这条航线。他率领"迈克特遣舰队"完成了那次异想天开的杜利特奇袭。
这次呢,航向还要大幅度偏北,任务更加异想天开!内容也复杂得多。
所幸这一年里同多次交手,把敌人特性摸透了。而那个魔鬼们的头目--山本长官,也被送进地狱。太平洋舰队和联合舰队之间被珍珠港事件造成的巨大差距,在短短18个月里出现逆转。
美国造船业的巨大潜力终于焕发了。
现在每月下水一艘重型航空母舰,和四艘护航航母;至于那些承担着主力运输任务自由轮,更是疯狂到每天下水一条!令德国潜艇司令邓尼兹惊呼:对手生产速度远远超过被击沉速度!
……哈尔西对这次代号为"拳击台"的作战行动充满信心,他把它更形象地比喻为"打击后脑勺"。
情报显示,日本联合舰队仍然留在南洋-那是石油基地和运输命脉,一旦失守,日本破产的日子就屈指可数。
上个月对阿留申的攻击表明,日本海军目前无力在北线作战。谍报和破译的电文都显示,大本营准备加强千岛防卫,这里已被划为日本"绝对国防圈"。
既是要"加强",就说明现在不够强。前段一直采取攻势的日本人,还来不及一一弥补自己防线的漏洞。
"拳击台"作战就针对这一点。这就是攻其不备--想备而未备。
打击千岛群岛!
(264)
哈尔西掂量着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的指示,认为概括了四点行动意义:
一是可以扯动日本的海上防线,让它顾此失彼。一旦联合舰队北上救援,美军就转而对南洋动手。
其次,是给陆军造成机会。千岛属于必争之地,日本理所当然要拼凑力量,特别是抽调捉襟见肘的航空兵。于是麦克阿瑟的攻势,和中国大陆的地面反击,就将大大减轻压力。
第三,是马歇尔和史迪威的着眼点:在一个短时期内有效控制这条航线,向苏联、中国输送武器。华北,有秋季反攻计划,几星期的强化运输就可支持那里一场大规模战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