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小鸟,可是这次我,真的飞到了地球这一边。
还好,时间来得及让他能穿着上校军装,和他的蓓姬合了一张影。对于一个军人的妻子来说,丈夫肩章上的银色花瓣变成鹰徽,可以使她幸福地感到:没有嫁错了人。这可不是那帮无聊家伙们所谓的女人的虚荣心哪。
还记得去见金上将时的情景。
这位力主太平洋作战优先的老头子,威严地坐在大办公台后面,扬起铁青的下巴,足足打量他十秒钟,然后用三句话结束了那次接见。
"卡尔迅上校!你必须尽快向马歇尔将军报到。今后命令由他向你发出。"
"是,将军。"
"然后你到军需处领几套陆军军装。这些服装,你要准备穿一阵了。"
"但是如果,你有机会参加战斗的话,不要忘记你仍然代表海军-和陆战队的荣誉!"
"是,将军!"
"你可以走了。祝你好运。"
卡尔迅敬礼。上将手指触了触帽檐。
乔治·马歇尔上将,则把高层意图、军方指令,以及每一步骤、环节,包括可能发生的异变和对策等等,向他作了详尽而扼要的阐明。
每个要点他只重复一次。然后注视你,等你领悟。
卡尔迅是第一次见到马歇尔将军。立即受到他冷静、清晰风格的感染。
还有陆军参谋长身边那位年轻的少校助手,不时好奇地打量着他,并受命一直把他护送到起飞机场。
马克斯韦尔·泰勒少校
路上他还谈起,自己1937年冬天也在中国,并且,就在彼此共同的熟人--史迪威上校手下工作。于是两人之间的话题立刻拉近了。少校的思路和工作方式都有几分与马歇尔相似,可见参谋长对他身边人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
卡尔迅更感兴趣的是,这位少校是美军中为数极少的日本通之一,不仅掌握了难学的日语,还曾付出大量时间,针对性地研究过日本军队。
马克斯韦尔·泰勒少校给他取了一个有趣的代号:斐利亚·福克先生。※
※儒勒·凡尔纳幻想小说《80天环游地球》的主人公。
(30)
然后就是两万公里、令人振奋的飞行。
一路上唯一让他伤感的一件事,是路过开罗期间,却参加了一位老朋友--中国将军王庚的葬礼※。
王是中国军人中不多的几位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比艾森豪威尔晚一届。并且成绩还是137名毕业生中的第12位,名列前茅。卡尔迅几次到中国都曾与他交谈来往,彼此有好感。从王那里,他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这次,王庚作为军方采购人员,奉宋子文外长急召,带随员和清单到美国去落实《租借法案》武器事项。却不料途径开罗,竟患肾衰竭而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卡尔迅只来得及参加葬礼。
※史实。王庚1942年4月病逝于开罗。
关于王庚,一个小花絮是,他在中国的为人所知,并非因为他的西点出身和军界成绩,却是因为他很绅士风度地与自己的妻子--颇有知名度的陆小曼女士离婚,而成全了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
两个为了武器而奔波半个地球旅程的老朋友,本该在这敏感时刻有一次充分交流;却不期然地遭遇了生离死别。
在开罗英国军人公墓,卡尔迅为王庚摆上一束鲜花……
"上校,眉苗到了。我们准备降落。"约翰机长从驾驶舱转身报告。
几分钟后着陆。随着打开的舱门,一股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31)
缅甸中部。曼德勒以东68公里。
眉苗位于掸邦高原北部,素有花城之称,从这里向南,通往仰光的公路平直畅通;而向东北通往腊戍、中国云南的滇缅公路,基本都是崎岖山路。
眉苗郊外11公里,有壮观的阿尼萨嵌瀑布。高60多米,水帘飞泻而下,烟雾腾腾,声若雷鸣。
这座花园城市曾是英国殖民当局达官显贵和欧洲人的娱乐场所和避暑胜地,现在它是英缅军司令部所在地。
中国远征军指挥部,也就近设在当地一所美国沁礼会教堂中。随着开车上尉的指点,卡尔迅老远看见,史迪威已站在门口台阶上。于是跳下吉普车敬礼:
"史迪威将军,海军陆战队上校埃文思·卡尔迅奉命向你报到!"
"行了埃文思。"史迪威还礼后握住他的手。"还是叫我乔。没想到在这里见面。先祝贺你重新归队!"
卡尔迅明白史迪威所指,笑着答道:"这是因为战争的召唤,乔。"
"嗯,是应该归队了。那么埃文思,你飞了一个星期?"
"是的,乔。"
"看上去不怎么疲劳。"
"还好,乔。"
"比我快多了,一个月前我坐DC-3,两周还不够。整整比你多飞一倍时间!"
"对了乔,我还带来那位泰勒少校对你的专门问候。"
"马克斯韦尔·泰勒?啊哈……那是个好小伙子……帮过我不少忙。"
平素少言寡语的史迪威,此刻对着卡尔迅有些喋喋不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