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首相再次为大东亚圣战的时机把握而踌躇满志。
战前征求意见,海军部和联合舰队一些头面人物一再表示:美国碰不得。就连山本大将也说,只有一年优势的把握。
可他们不懂,日本永远不会有十分把握的。先天注定的皇国弱势,只能用激昂的精神,和精确的选择来弥补!
此外,与其说是看透了英美列强在太平洋的疲软无力,还不如说是"萨顿"帮他坚定了决心。
年初,华盛顿的所谓"阿卡迪亚"会议刚一结束,这位能干的萨顿少校,就从法拉格特广场的军人俱乐部里搞到了实况。驻美谍报组智海中佐迅速转报大本营。另一渠道--隐形墨水写成的阿根廷航空快信,也对此加以印证。
原来,那个乌合之众的什么26国会议,只不过就是决定了他们心目中的战争顺序--欧洲优先,德国第一而已!
这不出所料。他们不会把日本列为首要目标。白人种族主义者永远会这么干。他们就那么自信,也那么愚蠢。有另一种顺序才奇怪,他们没有别的眼光。
既然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我更不必客气。这种时机千载难逢!看看四个月以来的帝国吧。面积,人口,资源,战力,连希特勒元首也自愧弗如……
午时已至,首相打个呵欠,有点饿了。
座机开始盘旋下降。厚木机场和东京湾在脚下忽隐忽现。
秘书西浦大佐端出一份寿司。一边帮他整顿行装,一边察看窗外高度。
突然西浦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惊叫:
"天啊!米国飞机!"
惊疑中的东条首相急转身,舷窗边恐怖地闪过一个硕大的美机军徽。恍惚感到,一个狞笑的米国佬冲他招了招手。
寿司打翻在地毯上。
但此时首相还在清醒地辨认着:这架飞机,怎么会是双引擎? ※
地面建筑,已腾起爆炸后的烟雾。
※史实:东条降落时遇到杜利特机群。另外当时美国海军没有舰载型双引擎飞机。
(45)
华盛顿。白宫。4月19日。
总统秘书莉·汉德小姐送进两份刚译出的电报稿。
"总统先生,记者招待会时间快到了。斯蒂芬森、沙利文、李普曼先生他们已在外面等候。今天热闹非凡啊。"
"呵呵,肯定会的。我们终于还击了!电报说些什么?"
"一份是日本大本营公告,"莉·汉德小姐撇撇嘴,"说杜利特他们'鬼鬼祟祟、攻击平民目标、狂轰滥炸'什么的。还说Doolittle(杜利特)的意思就是do little(小干干、成效甚微之意)。真气人!他们只能这么说吧。"
"哈哈,可以听出他们的恼火。"罗斯福心情愉快,"另一份呢?"
"就是你的卡尔迅。"
"有消息了!卡尔迅?也是你的,"罗斯福一把接过电报,顺便调侃一句。
"那个蓝眼睛上尉,过去写给我的几十封信都是转给你的呀!属于我的,只有信封和重复的邮票而已。"莉·汉德小姐抗议。而且邮票如果是独份的,她还要把它让给喜爱集邮的总统。
罗斯福笑着没再接话,注视电报。
只有一行字:
"香格里拉二期工程,开工。"
(46)
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
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主持刑讯。5个在江西境内捕获的美国飞行员被轮番审问。看着他们吊儿郎当、满不在乎嚼着口香糖的神情畑俊六就生气。
听听他们交代的起飞地点吧:"亚速尔群岛"、"格陵兰",以及"中途岛的'海艾尔'(法国地名)"……等等。
这些该死的东西。
海军坚持说,这次东京空袭是由米国陆军飞机进行的,因为海军不可能有双引擎飞机。大本营的分析中,从中国大陆起飞的判断也占了上风。这使"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感到汗颜。可是这些扬基小子一个个扯得不着边际,直到现在也弄不清这般家伙到底从何而来。
一堆乱七八糟的供词着实使人怒火中烧。大本营又一再催问。没办法,只好如数电告吧。
畑俊六不耐烦地对通讯官鲛岛中佐喝道:"电报照发!"
(47)
海参崴。普里摩尔斯基机场。
发动机停止转动时,端着枪的苏联士兵从远处跑来。
杜利特部队16架B-25轰炸机中,15架最终坠毁。唯一一架安全着陆的是在这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60公里处。
绰号雪橇的8号机组,因为风挡玻璃被击破,阻力增大,燃料明显不够消耗。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决定作出任务规定中严格限制的"万不得已"时的选择--飞往路程短一半的苏联。
这是苏军的一个海军机场。下士瓦沙警觉而困惑地带领巡逻班,押解5名美国飞行员来到上校面前。
同样困惑的上校对他们打了半天手势,无法沟通。上校派人拿来地图。
迫降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与领航员汉顿说了几句,于是,在地图上从阿拉斯加到海参崴划了一条连线。
苏联上校点头:"欧亲哈喇绍(很好)。"然后作个手势,请他们进入了营房的食堂,当晚享受了美味鱼子酱和烈性伏特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