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北戴河。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室。
远方归来的聂荣臻上将正在汇报:
"这批P-51H型'野马'是在D型基础上改进的,主要是实现了轻量化,全都可以发射火箭弹。但美国军方担心它不够结实,原有型号也多,因而不再列装,打算转让。实际上H型性能是相当不错的,停产的时候一共造了555架※。全新,但价格还谈不下来。"
※史实数字。野马P-51H型,未及参加二战。
"全部拿下,至少需要2000万美元。这还是处理价格。数字是不小。可是,能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空中劣势。"装备部长黄克诚中将在盘算。
朱德仰头望天,想辙:"咋个办?我看把陈云喊来,想想办法?"
毛泽东嘬纸烟:"钱哪。我一辈子不摸钱,就知道这东西烧手哩……可是再紧,紧裤腰带,也不能亏了拳头撒。"
聂荣臻
太平洋。关岛。
旅途中的退役陆军四星上将巴顿,也在为他的一批车辆购买事宜搁浅而光火。因为美国退役装备管理局坚持:车辆不是军火,不能有那么大幅度的贬值。
登上"中国剪刀"号水上飞机,启程前往下一站基隆之前,巴顿又向洛杉矶--他的基金会所在地,发了一个电报:
"平可顿·多恩准将!告诉五角大楼那些该死的官僚--这种价格我们不接受!那些破烂,本来就是要当废品处理掉的,不许他们到我们这里来发财!潘兴将军已经愤怒了。请发挥你'大侦探'的特异功能,挖出价格底线--甚至小小行贿也在所不惜!
"必要时我才去找艾克!或者其他人!--巴顿。"
(581)
博斯普鲁斯海峡。
海军上校黄廷枢在潜望镜中,观察着凌晨时分的黑海。
透过水面淡蓝色的晨雾,"宁远号"轻巡洋舰在夜暗中的前方100米处不紧不慢地留下航迹。后方,"揭阳号"驱逐舰以同样速度,为潜行在水下的同袍护航。
从昨天黄昏时分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开始,编队就保持着这个队形。
黄廷枢上校生长在福建长乐县著名的琴江"七代海军世家"。祖上自乾隆年间起,曾出过四位"水师旗营佐领"(分舰队司令),家族和姻亲中,多人曾参加过台湾平乱、以及中法马尾海战。
他本人海校毕业后,和林遵、王致光等5人一起,于1937年6月被海军司令陈绍宽派往德国和英国学习潜艇※。现在他是"西洋舰队"的潜艇支队上校指挥官。
※黄廷枢家族和履历均为史实。
四天前,黄廷枢操纵另一艘潜艇,以同样方式--潜行在水面舰艇下方--秘密通过了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时则由舰艇拖带,以提高航速。
为使秘密航行顺利,他选择了"伏波"和"凌波"。这两艘的前身是日本"伊201型"高速潜艇,水下航速可达19节。因为它们的日本制造者抄袭并改装了简化的德国潜艇通气管技术。
"凌波号"进入黑海之后,他又登上舰载水上飞机,迅速飞过海峡,如法炮制,把另一艘"伏波号"再次驶入黑海--任务重大,只有自己驾船才敢放心。计划中本该有三艘,但来不及了,命令已经下来。
虽然有了通过海峡的经验,他仍不敢掉以轻心。一旦土耳其当局发现,被指责违反《海峡通行公约》、扣押潜艇不算,暴露作战意图,乃至被迫取消行动,才让全体官兵痛心。
又一次改变航向后,海峡端口的灯塔和水面大型浮标终于出现在潜望镜视野中--黑海,再次到了。
(582)
埃及。亚历山大港。
港内停泊的旗舰"弘远号"上,桂永清收到第二分舰队司令林遵的四字电报:"蛟龙入水"。
桂中将回电同样简短:"按部就班"。
委座终于批准他们蓄谋已久的计划,给了"西洋舰队"立功机会。来电中所要求的"痛击苏俄海军",让他欢欣鼓舞而又忐忑不安。
几番护送运输船队前往黑海苏联港口的经历,使他熟悉了这条航路,也见识了一番红旗黑海舰队。
虽然那时还没有以对方为假想敌的念头,但他也并不看好这支苏联舰队。至于理由么……冷静时,桂永清嘲笑自己:或许是有某种暴发户心理?
中苏开战后,"西洋舰队"在承担中国远征军回国护送任务的同时,加强了对黑海方向的监视。但苏联海军似乎没有要跨过海峡,给他"来一下"的意思。
这种平和,反而刺激了他与舰队上下。
林遵、黄廷枢、邓兆祥等一代年青将领,深受坎宁安袭击塔兰托、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影响,憋了几个不眠之夜,一起鼓捣出两套方案,命名为"荧光"行动,并一再撺掇着桂司令,几次报给国家军事委员会。
蒋委员长,本来一直舍不得拿这点海军家底冒险。最近在兰州被打得急了,海内外一片鄙夷之声。这才决心使用这个万里之外的暗器--期待能给低迷的国运,涂抹几许亮色。
(583)
如何通过海峡,让桂永清颇费心思。
土耳其政府自从中苏交火,就通过外交途径一再要求中国遵守《海峡公约》,将黑海军舰撤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