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援引条约内容,强调中国不可以有军舰在黑海内,却不提当初允许中国军舰为援苏船队护航而通过海峡的缘由,也不管中国并非条约签字国。
邓兆祥小组一直留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港,名义是接收和押运战利品:这是白崇禧兵团10万将士生命换来的,其中16艘货船是战利品的主要部分。
实际上,邓兆祥是在监视苏联从罗马尼亚接收的战争赔偿--三艘旧式驱逐舰的动向。迹象表明,那三条船已修整完毕,负责接收的苏联水兵也到了康斯坦察,可以等待的时间不多了。
接到委座指令,桂永清紧急行动起来。
他以"在具有敌意的黑海上,为押运16艘货轮护航"的名义提出申请,派人多渠道疏通。曾任驻英武官的他,最后通过老关系--英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武官处,出面斡旋,加上一批上好的东方礼物,终于获得土耳其海事局颁发的两大海峡临时通行证。但只允许再进入6艘5000吨以下轻型舰艇,潜艇是决不准许的。
最后黄廷枢想出潜艇偷渡的办法。
由于做好了战斗结束后弃船登岸的准备,黄廷枢不需要节省燃料,270海里他打算在24小时内赶到。白天他以潜望镜深度行驶,夜间则浮出水面,巡航前进。
(584)
塞瓦斯托波尔。红旗黑海舰队司令部。
弗拉基米尔斯基海军中将没把伊斯坦布尔情报小组发来的报告放在心上。
"目击者看到,都是些世纪初的三烟囱破船,跑保加利亚押送那点掠夺的货轮的。"中将轻描淡写。
"司令员同志,我们应该拦截。"一位青年才俊从旁建言。这是驱逐舰分舰队司令、36岁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少将※。
※史实同期服役岗位和军衔。
"不过瘾。" 弗拉基米尔斯基叹口气,"这样,等他们把货船队带上。那时炮手们还会多些靶船。"
"是否今晚出动?"
"不用那么急,那些货船跑不快的。明早启航!今晚好好陪陪你的娜嘉。"司令员搓着大手,呵呵地笑起来。
"舰队航空兵是否要通知一下?"
"有必要吗?牛刀杀鸡?跟我们的舰炮抢饭吃?再说他们航空兵没有几次打击水上目标的训练,别浪费汽油了。"
"那么,康斯坦察那几艘修复的驱逐舰应该尽快召回了,免得夜长梦多。"
"不错。通知他们今天行动吧,早日加入红旗黑海舰队。"
港外不远处,一条比舢板大不了多少的简陋渔船,在波浪里毫不起眼地沉浮着。懒惰的船主似乎不务正业。
没人注意到,他用雨衣裹在胸前的望远镜、和舱内固定良好的新式发报机。
(585)
兰州。五泉山洞穴工事。
这里曾有过一个公园,有过中国西北地区罕见的参天古木。而今正当枝繁叶茂的时令,却因战乱而木叶脱尽,树干狼藉,惨不忍睹。
夜半,蒋夫人再次来到洞口"放风"。她这种自嘲的幽默当初还能引来卫士们的赞叹,两个月下来已失去新鲜感,她的心情也陷于凄凉和孤寂。
今夜与以往不同。敏感的她发现,第二道警戒岗哨外缘,似乎多了一些人。
定睛望去,是一些身躯高大、面色黧黑、手持花管冲锋枪、身穿伞兵夹克的士兵,左臂一致地佩戴着她未曾见过的短剑飞翼、红蓝双星臂章。
"他们是谁?"她警惕地问。
卫士长报告说,是委员长派来保护夫人的一支伞兵队伍。
"伞兵?我怎么没听说。长官是谁?"
卫士长答,据说叫做--呃,陈庚。
宋美龄想了想,忽然大惊失色:"陈庚?要死哦!那是共党来的!有没有搞错!"
卫士长也惊惶了,连忙跑去核实,一会儿气喘吁吁地回报:"薛长官说了,没有错,就是陈庚。但是……委员长正在与共产党合作。"
"上帝!"宋美龄把双手在胸前握起,作了一阵祷告。过一会正色吩咐:"那么叫这个陈庚来,见见我。"
卫士长再次离去,又再次返回,困难地说:"夫人阁下,这个陈庚……是个将军,不会跳伞。他们带队的是个年轻的上校旅长,叫做皮…皮定均。"
"要命呐!委员长他,用共产党来保护我?真是匪夷所思!"话语里听不出是怨愤还是感叹。
卫士长劝慰:"夫人,援兵都被挡在山那边,目前只有伞兵,还,还能护驾。黄维兵团已经被迫撤入市区……薛长官把卫队旅,都派出去打巷战了……"
(586)
陇东。榆中,甘草店前线。
杜聿明将军视察完阵地,回到兵团指挥部。他和汤司令向委员长立了军令状,突破苏军阻击线的时间只剩三天。他命令部队不停顿进攻,"一分钟也不许敌人喘息!"每一级都立下军令状。
参谋长袁可征,正在用电话向汤恩伯13兵团商借炮弹--本部所余无几,对方尚有库存。一通联系、哀求以后,他无奈地放下电话,摊开双手。
"看着吧,杜长官。咱5兵团即使攻破敌人阵地,那营救夫人的功劳也得让13兵团汤司令抢了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