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另一种历史_铁血熊猫【完结】(279)

  他不喜欢被抬在滑竿里上山。农家子弟的他,不忍看"苦力"的汗水。

  中国,要走一条新的道路,这是毛泽东一路上山时的坚定信念。

  这次他要拿出一个不同以往的"土地改革"计划,估计会使那位委员长"老朋友"吃惊不小。

  呵呵,想到蒋介石最后会说"原来是这样啊?"毛泽东有点想笑。

  计划的关键,不在于蒋介石赞同与否,却在于美国人是否支持与配合。为此,必须拿出明确和充分的理由,毛泽东顺便又看了一眼自己带来的文件。

  (755)

  懊热即将过去,秋凉刚刚落脚。江西,红土地的江西,阔别十二年--我毛泽东又回来了!

  一路上唯一的不快,就是在南京出发时,夫人江青找了一些麻烦。

  那天,憧憬和褒贬了一通庐山,江青忽然道:"听说老蒋把他庐山别墅送给了夫人,还命名为'美庐'耶!"

  毛泽东一听就知道来者不善。警惕地翻她一眼:"你想怎么样?"

  "我说,要不要把咱北戴河住的那栋小院,命名个'青瓦房'什么的?"

  毛泽东嗤之以鼻:"你搞清楚,我们是共产党,不搞那一套哩。"

  江青不服气:"共产党不是没有'共产共妻'这一条么?老婆还是自家的嘛。人家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你也是中央军委主席呢,一套小房子算什么?"

  毛泽东上火了,但还克制:"我说了,我们是共产党。"

  江青有点过分:"共产党?人家不是把咱们开除了么?名分不也被王明顶替了么?……再说了,我知道,前几天你让任秘书长任弼时起草那个报告!咱不是打算改名叫做'祖国进步党'么?改都要改了,还一口一个共产党的……"

  毛泽东终于大光其火,向桌上猛击一掌:"住口!你,你给我走!你走!庐山不要你去!"

  江青躲开,小声嘟囔:"不去就不去,我还懒得和那蒋夫人见面呢……受不了那些俗套……我正好到上海买东西去。"

  最后是,正在南京联络处的政治局委员林伯渠作出妥善安排:江青乐得陪同马歇尔夫人到上海滩逛街购物,毛泽东则不带累赘地上了庐山。

  (756)

  庐山,锦绣谷。

  脱离了长江流域的低气压,马歇尔将军上得山来不感后悔。幽雅的山间小径使他神清气爽,66岁的他,走在山路上,军姿依然,健步如飞。

  在国务院上任以来,他接触了几家外交领导人--冷漠而彬彬有礼的英国人;亲切而咄咄逼人的俄国人;傲慢而自感底虚的法国人;富有人情味而又令人琢磨不透的中国人……

  眼前这一幅中国山水画似的景观,就像庐山、也像中国人给他的感觉一样:朦朦胧胧、忽近忽远;有时你觉得摸到了他们的脉搏,有时你又恍然大悟,觉得那纯粹是表面现象,与真实含意相去甚远……

  日本人是不是也这样呢?他还没有在外交场合同他们打过交道。

  上海。《字林西报》。

  该报援引了塔斯社驻沪的"东方分社"发表的一篇述评。文中说:

  "众所周知,中国的庐山是一座著名的阴谋之山。常年云雾笼罩,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样的去处,正是阴谋和阴谋家出没的场所。

  "最近庐山上好像有一些重要的聚会。中国民间蜂起的谣言也传说着会有一场'庐山论剑'。聚会的走向无疑将与中苏战争和中国的未来有关。善良的人们应该问一声:中国的未来,是否需要外国人来导演?……

  "庐山云雾弄阴晴。云开雾散,阳光普照之后,阴谋终将大白于天下。庐山上的某些聚会,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人们拭目以待!"

  (757)

  北冰洋。布奥尔哈亚湾,季克西港。

  戈洛夫科海军上将把残破的扑克牌抛进垃圾桶,又换了一副新的。

  他终于可以下达重新启航的命令了。

  极昼时光已到尽头,极夜开始了。

  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不需要点灯,而且还在逐日缩短。他迫切希望赶快离开这个即将被黑暗笼罩半年的小小渔村。

  慢吞吞的补给船队到底还是比预计晚了两天才赶到。

  这不奇怪,它们的船身不敢象军舰那样对冰块无所顾忌,稍为大一点的浮冰漂来,油船远远地就得绕路走。下个月的航程对它们可能更艰难--天气更冷,视线更差。

  但是什么能阻止倔强、坚忍、无畏的俄罗斯人的脚步呢?

  200年前祖先就用木船跨过白令海峡,那种豪迈,难道没有遗传到今日后辈子孙的血液里?

  伟大的苏维埃时代更加锤炼了我们的气概。在吃苦耐劳方面,世界上没有几个民族堪与我们相提并论。衰朽没落的欧洲如此,资本主义的美国如此,新法西斯的中国也如此。

  据说远东的形势在恶化。一些支支吾吾、吞吞吐吐的电报不肯透彻地说明情况。年轻的库兹涅佐夫显然在担心他所承担的责任了。他这个年龄只应该授予少将最多中将的军衔。过于年轻就走上领导岗位总是免不了要接受摔打。

  扑克牌显示的迹象,下个阶段将是好运降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