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另一种历史_铁血熊猫【完结】(281)

  但是仔细反省,装甲战,对付这个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怎么可能"尽快奏效"!从阿拉木图到兰州,竟比从巴黎到莫斯科还远。光是坦克发动机的摩托小时数就不够消耗。

  崔可夫摇摇头。卷入城市巷战,这种贴身的近距离搏斗是坦克兵的噩梦,机械化战斗力在原野中的优势全然无从发挥。

  虽然所谓巷战已经无"巷"可战--全城只剩下瓦砾,但那废墟恰恰是步兵、工兵而不是别的兵种得心应手的场所。

  敌人手中的火箭筒多于苏军,大量装备的M3"盖德"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也不次于波波沙的威力。

  矮小灵活的四川、广西士兵,象幽灵一样,在瓦砾中出没,枪口上沾满苏联红军的鲜血……

  (760)

  崔可夫浓眉紧缩,查看地图。

  波格丹诺夫的救援,始终未能突破祁连山脚下的古浪防线。

  狡猾的李宗仁使用蚊式飞机夜间密集布雷,阻挡了机械化兵团的前进道路。

  弱势对手大多喜欢这种鬼鬼祟祟的战法。可你不能不承认那也是合理有效的武器。卫国战争前期,苏军不也是这样对付长驱直入的、猖狂的德军么?

  兰州市区,炸掉黄河铁桥以来,双方隔河对峙。

  于是炮击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程。

  敌人的美式105榴弹炮虽然威力不及苏军的122火炮,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使用步话机校正火力的华军,效率更高。而且数量和地形优势渐渐在占上风--至少他们有用不着吝惜使用的、足够的炮弹。而自己,现在只能依靠空运了!

  空运!……崔可夫大将忽然想起四年前的情景。

  一瞬间,眼前的黄河幻化为伏尔加河,白塔山,幻化为马马耶夫岗……遍地的废墟瓦砾,也变得熟悉而毛骨悚然……

  那,那就是血与火的斯大林格勒啊!

  包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不就是在包围圈中依靠空运,渐渐被吸干血液,走向覆灭的么?

  而自己,正是自己,这个斯大林格勒的第一英雄,却要在这遥远的东方黄土高原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里,重蹈斯大林格勒那个包卢斯元帅的覆辙么?

  一股寒气,从脚下升起,直透天灵盖。

  ……不行!决不能象那样坐以待毙。我必须在补给耗尽以前,组织突围!哪怕战区司令,甚至最高统帅不批准也罢!

  (761)

  庐山。牯岭,议事堂。

  一次历史性的会晤从寒暄开始。

  "委员长,一年半不见,别来无恙啊!气色满好!"毛泽东先打招呼。

  "润芝,旅途劳顿。江西么,你不陌生,可庐山,是第一次来吧?"蒋介石于是起身来迎。由于战局的整体改观,此时的委员长有某种优势心理。

  "果然。没有机会么,那时委员长在赣北,我们在赣南……"毛泽东转头对站在一旁微笑的马歇尔国务卿解释道:"十几年前,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好捉了一阵子迷藏呢!"

  蒋介石倒不回避这个话题,并且言谈中也不肯落下风:

  "不打不成交噢。我同李德邻、阎伯川、冯焕章都是打而相识,识而再打。分歧为国,非关私谊也。"但他感到这题目没有继续展开的必要,还是转了一个角度:

  "润芝这一向,没有时间研究水利了吧?军务缠身哦?"

  "鄙人平生爱水。少不更事之时,自作聪明,曾凑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为自励。委员长见笑,近来我越发研究起跟水有关的事情了……"

  "哈哈,击水三千!鸿鹄之志嘛。古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润芝于水--有何心得呀?你算智者喽。"蒋委员长话里有话,语气里已把毛泽东排除出"仁者"之列。边说边请各位客人入座。

  马歇尔也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这场对话,哈佛博士出身的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董显光,低声为他流利地翻译着。

  "委员长可还记得?上次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前闲谈,我曾向你--讨官?"毛泽东发挥他声东击西的谈话风格。"那时我是想作个水利部长。"

  蒋介石本没把那个说法放在心上,加上生性也谨严而不甚幽默,于是回答:

  "笑谈。润芝啊,我知道你是开玩笑地~。鸿鹄岂能屈就燕雀之位?"说话间他注视着对方的眼神,旁敲侧击地又跟上一句:"我这个委员长,或许应该准备让贤才对。"

  "哪里哪里,委员长毕竟是委员长!"毛泽东神情放松。"这可不仅是我个人意见。至于毛泽东--我本人当年在这江西、井冈山的时候,他们就习惯叫我:毛委员。所以咧,你是蒋委员长,我只是毛委员,天经地义。"

  (762)

  蒋介石摸不清毛泽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板脸正面发问:

  "润芝戎马倥偬,忙不自胜,何以仍然关注水利问题?"

  毛泽东于是把荡开去的话题又收回来:

  "此一时彼一时也。委员长问我'于水有何心得',我想,和平时期,治理江河。战乱之际,不才毛某,想为蒋公担当一名--水师提督。"

  蒋介石惊讶半晌,语带支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