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从这些车里跳出来,向着炮兵弟兄们开火。
他们头上戴着的是纳粹式帽子,钢盔也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
年轻的中尉因为惊讶、愤怒和无奈而哭泣起来。
他拼命摇动电话机,把这惊人的情况告知要塞值班参谋。
(796)
穿插旅曾克林上校在改装的T34"野猪"步兵战车中,用步话机频繁地指挥着各个营、连,调动混入敌后的装甲兵,向这些只顾防空的高射炮群,肆意发动攻击。
伴随攻击的步兵跳下载车,向每门炮座上投掷炸药,以求破坏得彻底。
曾克林
半小时后,电波里纷纷传来报捷声,曾旅长明白,这就是撤出战斗的信号。报复马上会来到--陆地的,空中的。
要塞排炮向他们射击了。四架"黑死神"伊尔也出现在天边。
曾克林留下一个T60"刺猬"对空炮连作掩护,其余突袭部队象是一群刚刚干完打家劫舍勾当的绿林人物,一路扬长,向西北林地窜回。
海参崴北侧的高炮阵地按计划铲除后,协调紧凑的空袭开始了。
主管轰炸航空兵的徐深吉准将派出他最得力的B-25联队,装载着用日本203毫米舰炮穿甲弹--加上定向尾翼改装的航空炸弹,对海参崴坚固的要塞和筑垒地域实施空中打击。
这些原来准备穿透战舰装甲的大铁疙瘩,在四国岛山地仓库里沉睡几年,现在派上了用场。虽然也有受潮失灵的哑弹,可是总体效果相当可观。
渐渐地,更大的356毫米炮弹的改装试验也得到拓展--使用土办法改装,简单到弹尾套上一条麻袋,就有定向作用。
穿甲炸弹似乎滚滚而来……
穆拉维约夫半岛北端的一系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炮台和碉堡,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坍塌四散。沟壑纵横的战壕和掩体也被凝固汽油弹烧得一片狼藉,面目全非。
缺少地面反击火力的海参崴北侧外层要塞群,面对空袭,处于任凭宰割的被动状态。由于本地机场尚未修复完工,从哈巴罗夫斯克赶来的那些"短腿"雅克战斗机防空十分不力,往往来不及巡逻、迎战,就要考虑返程问题……
海参崴上空的制空权在倾斜。
虽然地面战斗尚未开始,守军司令克雷洛夫中将已经暗自预测,他所面临的这场要塞攻坚和守卫战,决不比40年前的旅顺口、和4年前的塞瓦斯托波尔来得轻松。
(797)
长春。史迪威广场,华军前敌指挥部。
朱德总司令签发了几道命令之后,正在亲笔起草一份《关于情况的通报(1946年9月30日)》※:
……总计我军南北两线3个主力兵团,正规兵力已达33个纵队。每纵队编制约4万人(大于国军整编师),158个旅,平均每旅人数7000左右,总人数110万人。
此外,尚有海空军、非正规地方部队、游击队、后方工程运输部队、军事机关、学校等在内,共86万余人。全军总计为196万余人。
而今年3月以前,我们只有27个纵队,122个旅,73万人,平均每旅人数不足5000;加上非正规军52万余人,总计不过125万人。
可以看出,半年来我军正在壮大。旅的数目虽然增加不多,每旅人数却大为增加。战斗力亦大为增加。
此涨彼消。4个月作战中,我军共消灭敌军36万4千人,即是说,远东苏军已消耗了它原有兵力的半数。
※原文参见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1948年3月20日)》
(798)
加拿大。多伦多。
当地出版的一份军事发烧友畅销杂志《汉胡评论》,发表了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皮克吴的最新分析文章:
《介绍中国!华北民主联军陆军甲等主力某部--连级新编制与装备》:
一般在山地的一次进攻战,他们投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负责提供火力准备的通常是旅榴弹炮兵营和81迫击炮连。
加强兵力一般为营属无后坐力炮的一个排(4门75无后坐力炮)和营属机枪排(6挺重机枪)有时加强兵力还会有旅喷火连的一个喷火器班。
步兵连下辖4个步兵排,1个火力排。
连队通常拥有90支卡尔迅冲锋枪,60支春田步枪或卡宾枪,手榴弹560枚,携带步机枪弹20000发,另外还携带75KG炸药。
通信器材是6具步谈机,由连长控制一部,每个排长各控制一部。
火器排下辖3个火箭筒班,每班3具发射器,每具发射器备弹10发),2个迫击炮班(每班2门60炮,每门备弹30发);一个指挥支援班。
指挥支援班6人:少尉排长、上士军士、四名炮手(2支掷弹筒或一门迫击炮)其中一人兼卫生员。
几位发烧友读者,兴冲冲买来最新一期的《汉胡评论》,泡在咖啡馆里,先睹为快。象往常一样,对着每期必上的"皮克吴"军文,评头论足,将信将疑。
发烧友们欢呼着,唾弃着,呐喊着,叹息着……这成了他们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799)
苏联远东。共青城。
30年代建立的这座新兴城市,此刻拥有6万多人口。
市中心小广场上,摆起的长条桌前树立了一块大型牌匾:
"征兵站"。
背景墙上张贴着那副人们熟悉的巨幅招贴画。一个戴着尖顶棉帽、身穿大衣的红军士兵,用他那使人无可遁形的硕大手指,指着每个向他张望的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