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勒欣河?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你想重铸往日辉煌么?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打法可是太不一样了。"
"怎么个不一样?"
"相比之下日本人显得很傻。他们动不动就喜欢和你决战,还是很够骑士风度的。这合我们胃口。而中国人完全不讲规则……也不懂规则,他们多数没上过军校,打起仗来没规矩,难以预测。"
"抓不住他,你就会觉得没有规律。这次,空军也要集中使用。"朱可夫仍在构思自己的方案。
"还有海军。我们的第二舰队也该发挥作用了吧?"
朱可夫耸耸肩膀:"海军我完全不懂。没有发言权,也没想好让他们怎么协作。"
"好吧,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你来下决心,我全力配合。"华西列夫斯基真诚地说。"我相信--我是一个还不错的参谋长,但是作为统帅,我缺乏应有的锻炼和魄力。"
"我们一起干!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胜利。……我们还有一支老天爷的援军,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朱可夫神秘地微笑一下望着对方。
俩人对望片刻,互相伸出手,拍击了一下:
"冬季!冬季是我们的!"
(838)
青海。西北战区司令长官行辕。
随着传令兵一声"汤司令到--"的悠长传递,行辕内外各个哨位持枪敬礼。
新任西北行辕首长汤恩伯上将,昂首阔步,走上台阶。
李宗仁长官奉调回宁开会,委员长来电中指明了代理人。
汤司令此番就职,心安理得。他明白,李长官回不来了,军委会高级资政的头衔已经给他准备好。
而自己,追随总裁20余年,大小身经百战,也曾被称作"抗日铁汉",虽无显功,但无大过。委员长既然对李德邻不放心,那么注定要找个放心的人。
如今傲视同侪--舍我其谁也?
卫立煌善战不假,可私通共党,立场不坚。薛伯陵临战麻痹,几误大事,夫人不喜。陈辞修营建之才,辅弼尚可,临阵无方;杜聿明后生可畏,根基尚浅,且待来日;顾祝同远在他乡;罗卓英庸庸碌碌;张发奎心怀二志;关麟征重伤养病……
克勤我,作为委座同乡兼日本"陆士"校友,自然得到栽培。委员长伯乐之恩,克勤必当涌泉相报!
兰州之势,胜券已操。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汤恩伯踌躇满志,决心:毕其功于一役。
(839)
伦敦。格林威治时间0点整。
丘吉尔前首相仍然保持着昼伏夜出的习惯,尽管他已72岁。
今天的客人又格外使他高兴--那是国王的表弟、刚刚从地中海舰队任上回到伦敦的蒙巴顿勋爵--迪基。
迪基是来征求他意见的:
对于自己被艾德礼首相提名,取代那个老军人韦维尔,担任印度总督--温斯顿,你有何看法。
丘吉尔对印度不感兴趣,就像他对政声良好的艾德礼同样不感兴趣一样。只要印度不是从他手中失去,他才不想卷入那一堆纷繁无序、错综复杂的事务中呢。
敷衍了迪基几句,他竭力要把话题转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上来。
蒙巴顿上将于是告诉他最新的海军情报:据分析,苏联第二红旗太平洋舰队已经驶过白令海!
丘吉尔听了这个,兴奋得直搓双手,呵呵大笑:
"上帝,有好戏看了!"
于是唠里唠叨地给迪基回忆起,四十一年前沙皇波罗地海舰队绕过好望角,远征日本海的故事。
(840)
同一时刻的华盛顿,是当地时间晚7点。
国务卿办公室内亮着灯光。刚刚出访归来的马歇尔还没有下班,正在口述一份文件。那是他在飞机上就思考完成的、准备提交给中国、苏联和各有关国家政府的《和平倡议》。
但是此刻,他对自己那些反复斟酌的措辞感到不再放心。
脑海里幻化出3年前,也是在飞机上构思的那份、代替两大首脑--总统和首相,致斯大林元帅的电报。那份获得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高度评价的文稿,后来被证明毫无作用,自己"成功地办了一件失败的事情。"
现在呢?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具备了战争潜力和战争意志的巨大国家,为了事关国运的重大领土争端,能够听从别人无关痛痒的劝告么?
只有他们切实意识到战争将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是何等严重,他们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才会罢手,和平也才能切实地降临。
"阁下?"打字员小姐疑惑地望着口述突然停顿的国务卿。
马歇尔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正要整顿思路,突然小姐身后一份加了大幅黑框的报纸吸引了他的目光。
黑体字刊登了陆军部的讣告:
《10月12日,史迪威五星将军逝世,终年63岁》。
他眼睛模糊了。走过去,轻轻拿起那份报纸。
(841)
同一时刻的西雅图港,是当地时间的下午4点。
波音飞机工厂大批零部件正在装箱。
发动机、仪表、起落架、联动装置……战争结束以来,波音公司还是第一次得到这么大宗的订货单,而且交货日期这么紧张。公司不得已,召回了大批不久前刚刚裁减掉的员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