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破冰船"的火力又难以压制,一发356毫米炮弹命中了轻巡洋舰"思远号"(原"五十铃")的锅炉舱,当即起火爆炸,归于沉没。一位海军才俊--舰长胡敬端上校不幸殉职。
鱼雷攻击期间,苏联"摩尔曼斯克号"中雷下沉。
但却又有驱逐舰神奇地替"阿尔汉格尔斯克"当了替死鬼,挡住了雷击。
中国方面,两艘三烟囱老式舰再次中弹负伤,撤出战斗。最终,7艘逃窜敌舰被敲掉4艘,但"大家伙"却不在战果之列……
风浪越来越大。
林遵后悔自己保守,没让邓兆祥那宝贵的重巡"威远"、"纪远"参战,而大风浪中的这些轻型舰艇,无疑都不是那个大家伙的对手。
后半夜,不得不发出返航命令时,林遵眼看那艘"战列破冰船"象一条神秘的"祥瑞"一样,在2艘东倒西歪的驱逐舰护卫下,顺风姗姗而去。
林遵只得踏浪饮恨而归,感叹:"小舰鱼雷党人"并不好当。
据说海军毛委员在基地专门摆下"佛跳墙"宴席,要给"福建人林遵和他的东洋舰队"接风呢。
结果大白鲨漏网,只捞到几条小尾巴尾巴鱼。
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啊!……
(878)
"兴波号"潜艇上,黄廷枢少将也很泄气。
自己的潜艇战队全体出动,拉开50海里间隔,从幌筵岛开始,组成三道巡逻线,密切监视着红旗太平洋舰队的行踪,及时报告了北极熊的每一次转向。
直到敌舰队进入设伏地带,这一轮任务都完成得无可挑剔。看来美式长波电台的可靠性是过关的。
但是战果的预期大打折扣。
除了"鲤鱼号"报告,在温祢古丹岛附近击中一艘驱逐领舰--随后就失去联系--此外潜艇战队再无斩获。原因是老旧的日本潜艇追不上高速航进的赤俄舰队。只能远远瞄着白熊尾巴,无奈地给下一个观察哨发出航向报告。
唉!自家耕耘,却送给人家收获,这事情太吊人胃口了。
接到林遵将军发来"阿尔汉格尔斯克"再次逃离、以及航向的电报,他查证了彼此位置,扼腕而叹:距离太远,追之无益。
"伏波"只能空手而归了。
……正在悻悻然,值班副艇长大喊一声:"发现目标!"
潜望镜里,天色朦胧的南方水平线上,一只庞然大物正在踽踽而行。
对照识别手册,迫近观察,这是负伤后的"十月革命号"!
这艘战列舰正在趁乱出逃!中校副艇长恳请给他一次尝试机会。黄廷枢按捺着亲自击沉敌军旗舰的巨大诱惑,以提携后生的胸怀,欣然从旁辅助,精心选择了最佳攻击角度。
6发"长矛"成扇面状实施联射,间隔5秒。3分钟后,4声巨响。全艇欢呼。
返航时,黄廷枢郑重宣布:
"毛委员的佛跳墙,一人一份!"
(879)
千岛群岛。新知岛野战机场。
从后半夜起风时,方子翼上校的心情就跟着风速,一阵紧似一阵地激动。
他太盼望一场大风,赶紧驱散满天阴霾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林遵的烦恼,却是方子翼的幸运。
作为攻击机联队指挥官,如果在一场事关中国海军、甚至事关两个大国兴衰的命运之战中毫无用武之地,他会遗憾一个世纪!哪怕飓风吹得海浪滔天,只要有几百米的能见度,他就要迫使敌舰队接受全军覆没的结局。
北半球高纬度的冬天,8点钟天光还是不甚明亮。
方子翼穿着飞行服在跑道旁溜达着,心急火燎地等待两小时前起飞的日式"彩云"侦察机发回报告。
这个新知岛上当年美国临时修建的大型机场,曾被"武藏号"用巨炮犁了一回,弹坑遍地;海军工兵营花了一周时间,奋力抢修出一条短距跑道,总算解决了战机在大风浪中无法从舰上起飞的难题。随后方子翼攻击航空兵联队就进驻了新知岛,在弥天大雾中苦苦待机。
"敌战列舰1,驱逐舰2,位于占守岛西南20海里;航向东北,航速19节。"
苦等的侦察报告终于来了。
方子翼二话没说,跳进机舱,发出指令。
48架"海盗"式战斗攻击机、16架"爱知流星"鱼雷机在强烈的横风中嘶吼着引擎,顽强起飞。有3架在跑道尽头就被横风掀翻,但其余飞行员看都不多看一眼,义无反顾地爬升到1500米,完成编队。
方子翼联队长机身一抖,率队向堪察加方向扑去。
在这个高度,可以看得见东方海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一轮旭日。
(880)
堪察加海域,洛帕特卡角。
75分钟后,机群飞临海角上空。
风卷云舒的碧海青天下,在灰蓝色的巨浪中上下颠簸、大物庞然的战列舰,毫无障碍地映入眼帘。
方子翼等不及速度较慢的鱼雷机中队赶上编队,当下便指挥3个"海盗"中队先期投弹。
"阿尔汉格尔斯克号"一边用英式"砰砰炮"向空中还击,一边艰难地扭动胖大身躯,规避着来自空中的死神召唤。这艘二十年代的英国战列舰(君权号)算是一艘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老船,每每在激战中化险为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