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苏军的坦克营编制只有21辆,而敌人的美式编制装甲营,却是56辆。
到底还是有两个路段的街垒被华军冲破了。市区内飞溅着"波波沙"冲锋枪对射的子弹壳;迫击炮弹在用沙包构筑的街垒机枪阵地上空凌乱地炸响;火焰喷射器燃烧着市政厅,和它门前那几棵珍贵的西伯利亚冷杉树。
"是时候了,谢廖沙。"普里卡耶夫在催促什捷缅科。"飞机场很快会被封锁,那样就一筹莫展了。你必须赶快走,这里有我负责。"
什捷缅科慢慢走出几步,又回身同他拥抱三次,凄凉地告别。
(887)
海参崴。外围阵地。
王近山纵队因为"错误理解上级意图"吃了批评。
徐总电话里再三强调"要打巧仗,不要打猛仗",要他减少部队伤亡。并且明确了作战"以牵制、消耗为主,不急于攻坚,拿下城市没有时间限制,但要减少破坏"的指挥原则。
"说白了,就是跟敌人泡蘑菇呗,"王近山准将对到访的宋时轮少将发牢骚。这原则和他打仗的风格大相径庭。
出身黄埔一期、年已39岁的宋时轮是纵队级干部的老大哥,他笑嘻嘻地向王近山传授心得:
"我说疯子啊,打仗是这样:该疯的时候疯,该清醒的时候还要清醒。海参崴人家经营了几十年,咱没必要硬打。反正他也无路可退不是?徐总让你下手轻点,别把城市打烂了,以后咱还要花大力气建设呢。"
王近山撇嘴:"宋老哥,我知道,你们是赶上吃肉的活计了,我这儿,啃骨头,把牙给硌着了!"
宋时轮纵队的任务是进军堪察加。这是"海军毛委员"最新的海洋战略。
据说毛委员和蒋委员长在长江上,商定过一个"毒辣计划":要把苏联变成一个非太平洋国家。俩人在这一点上达成默契,老蒋这才欣然交出东洋舰队。他要借华北联军之手,结怨苏联,平定远方,而自己控制中枢。
本该出动勘察加半岛的是邓华或者韩先楚的两栖纵队,此时正在围攻伯力,一时难以撤下来。而地处海边、暂时闲置的宋时轮纵队便欣然受命。
虽然缺少航渡训练,但时令不等人,隆冬将至,现在不行动,就要等明年开春了。
夜长梦多,毛委员主张尽快动作,让敌人来不及准备。
于是两个先头旅在雾中的纳霍德卡港,登上北洋舰队仅有的6条大型登陆舰。这也是华北联军此时能自己保障的、最大的远程航渡规模。
(888)
察蒙边境。纳兰丘陵。
收复纳兰基地后,孔庆德又干起他的老本行:指挥运输。
不爽的是,收音机在草原深处接收效果极差,警卫员去"偷来"的几台都是如此,或许不是机子的毛病?
孔庆德(前中)
唉。老师长刘伯承到底没让他来指挥解放纳兰基地的战斗。理由呢,说是咱离开野战部队太久,而且没跟老毛子对过阵……还给戴了顶高帽,说咱是"和平建设人材"啥啥的,这话反过来听,不就是嫌弃俺,仗打得不漂亮么?
哼,你派了陈锡联俺当然没话说。他十年前就是偷袭机场的老手,干这个的。要是别人,咱老孔还真敢和他力巴力巴!※ 天皇大炮是白缴获的么?
陈锡联 孔庆德
邓政委要是在就好了。那时候,邓政委在屋里喊一声"孔庆德!"咱在外边答"到!"然后邓政委说:"给你一个任务!"那时候多来劲。
※力巴--比试的意思。
几年前,他还在从纳兰向张家口输送物资。现在却是反过来,从集宁铁路车站向纳兰山大运特运了。
光是航空汽油,就派了一个汽车团,500辆车跑了四趟……这么说吧,打下纳兰没费多少劲,巩固纳兰可不轻松啊。
新上任的"铁道兵纵队"司令员吕正操正在从集宁向这里修铁路,可见要有行动。
午饭时,刘总从北平打来电话,要他整顿好机场,下午有重要客人要过来。
"谁呢?"孔庆德心里犯嘀咕,顺口问了一句。
"你听听就知道了,不过别喳乎。"司令员似乎没有对他保密的意思。
几秒钟后,电话里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
"哈罗,亲爱的孔!我是泰勒。马克斯韦尔·泰勒。"
咣当一声,孔庆德的茶缸掉在地上。
那边还在说着:
"孔!我给你带了一台新式短波收音机……"
(889)
当地《汉胡评论》11月号最新一期,又登载了专栏作家"皮克吴"的揭密文章,题目是:《再次介绍中国!华北民主联军--陆军纵队新编制》:
……编制的简洁、紧凑,简化了后勤,减少了指挥层次,提高了效率,这是华北联军逐渐取得优势的秘密法宝之一。
"纵队"是华北联军一种介乎集团军与师之间的特有编制,也是他们的基本战役兵团。
其主力纵队(共8个)的编成为:
3个步兵旅:每旅5个步兵营、1个反坦克营;1个旅部连和1个勤务连。每个步兵旅约7000人。
1个直属炮兵旅:包括3个105榴弹炮营、旅部连和1个炮兵勤务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