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另一种历史_铁血熊猫【完结】(339)

  俄历圣诞夜,“老毛子”阵地那边点起了篝火,隐约还听见手风琴演奏。他们没搞什么突然袭击。

  西线无战事。

  (934)

  旅顺港。北洋舰队“太行号”旗舰。

  这次编队执行的是全程护送毛主席到日本开会的任务,目的港:大阪。

  和以往几次登临这艘巡洋舰不同,毛泽东没有了谈笑风生。一脸严肃,郁郁寡欢。水兵列队致敬时他也是匆匆走过,没有象过去那样停步、握手,问长问短。

  上船后他就把自己关在住舱里。暂时还不了解赤塔战况的舰队参谋长张爱萍少将觉得,1947年来临,第一次见到主席,总该有点喜庆气氛,多少给战士们鼓鼓劲儿。

  难道主席还在为了上次冬装运输船被击沉而不高兴?

  来到主席住舱前,圆形窗洞里飘出浓浓的烟草味。

  张爱萍送来舰上电讯室接到的最新电报。都是喜讯:

  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的年终统计报告:去年全年,鞍山、本溪两市的钢产量达到137万吨,这已超过了日占时期的最高产量。

  青岛市长薄一波报来消息:去年“灵猫”开发的5种军用、民用车型,总产量突破25000万辆。能在抗俄战争期间达到这水准,也不简单……

  但这仍未能使毛泽东笑逐颜开。

  看到张爱萍来了,毛泽东吩咐给他送来笔墨纸砚。随行的舰队机要参谋,以为是主席要为上次没有给海军题字而补留手迹,兴奋得一路小跑,拿来文房四宝,在铺着绒布的桌面上展平宣纸。

  毛泽东仍不说话。闭目沉思半晌,挥笔写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扔下笔,他命令张爱萍:启航。

  然后继续沉默。

  (935)

  南京。梅园新邨。

  周恩来怔怔地读完电报,掩面长叹,泪湿衣襟。

  眼前,浮起20年前黄埔军校操练场上,那个不起眼的影子。

  ……18岁的林育容——林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两个哥哥林育英、林育南是与恽代英、萧楚女齐名的革命家。

  ……那以后的日子里,在长征路上、在苏联、在重庆,在欧洲,林彪都曾与自己有过默契的合作。

  现在,这个长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却断送在北国,尼布楚的茫茫林海雪原之上。……我们党为什么要在这个关头犯下这样的军事错误?自己又为什么要违心同意那个贸然攻击赤塔的决定?为什么在原则问题上性格软弱?

  下午,在南京陆军学院大礼堂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上,蒋介石居然破例到会了。或许他在赴日参加“和会”临行之前,有什么话要讲。

  但发表的言论仍是干巴巴的陈旧观点,了无新意。

  会后,他却走到周恩来面前,低声问道:

  “恩来呀,听说林彪——殉国了?”

  周恩来想,蒋的谍报系统消息还是满灵通的。但他既然用“殉国”作为评价,说明他也并不是幸灾乐祸。于是简述了一下牺牲的过程。

  “唔。这个学生,值得黄埔为他骄傲。”蒋委员长黯然道。“这样吧,我从日本回来后,国民政府为他操办一个葬礼。规格,不低于白崇禧。”

  周恩来深深点头:“谢谢。那么我将转达委员长的好意。”

  (936)

  哈尔滨。马迭尔饭店,华北联军总指挥部。

  朱总司令根据总前委会议精神,再次主持一轮军队人事调整。

  他采纳了粟裕的建议:替补林彪的第一兵团司令人选,由威望和资历更充分、同时也擅长野战和机动防御的徐向前上将接任,同时调出三兵团几个主力纵队,充实满洲里前线。

  久居塞外、健康受损、身体欠佳的老一代红军参谋长刘伯承上将,重新调回中枢。担任第一副总司令,以强化司令部对战场的切身感受和总体策划。

  第二兵团,由陈庚中将接掌——因为两党“军事行动协调会”已移驻南京,那边工作也由叶剑英上将兼任。

  对于攻坚颇有谋略和心得的粟裕中将,接掌三兵团,任务是尽快拿下海参崴。

  有战功、有文化、头脑机敏、曾被彭德怀将军称为“善于总结经验”的邓华少将,调任总参谋长。

  罗荣桓上将调回军委,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由谭政、甘泗淇接任。

  长期主持装备部门、一向敢于直言进谏的黄克诚中将,调任军委秘书长。

  赵尔陆少将接掌装备部。

  人事调整之后是作战部署调整:

  一兵团除重建萧克装甲纵队外,调入新近整编完毕的杨成武机械化纵队,配合许光达装甲纵队担任战场机动支援;

  周士第装甲纵队,调蒙古加入二兵团序列。于是这个方向上也有了装甲兵。

  同时加快陈再道、梁兴初两纵队的机械化改造;

  郭化若少将接任炮兵纵队司令。

  随后朱老总又参加了贺龙上将主持召开的“全军后勤装备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向几位作出突出贡献的后勤部长颁发了奖状。其中主要有:

  总部——善动脑筋想办法、全力以赴的“铁打的洪大麻子”洪学智少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